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博文资讯 »

企业信息系统与ICT基础设施

什么是预算?

IT预算是将公司的资金分配给各种IT项目的过程这些开支包括硬件,系统开支,包含临时计划

IT规划涉及到方法论、流程管理和分析、信息架构、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架构、项目管理和实施等众多方面。从企业战略到业务目标,从业务目标到IT目标,从IT目标到应用蓝图,从应用蓝图到分阶段实施落地,任何一个步骤的脱节将导致规划内容无法落地。再完美的规划和架构,如果脱离企业业务目标,都不能带来企业业务价值的提升。此外,IT规划之难,不在于IT本身,而在于流程;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业务。

对于IT规划,遵循的思路主要是:从业务到技术,从流程到IT,围绕价值链分析和优化的核心模型往前驱动。核心过程包括现状分析、差距分析、目标提出、蓝图规划、实施规划等几个关键步骤。现状分析包括业务现状和IT现状,根据企业战略提出业务目标和发展规划,分析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提出和整理问题集(定义IT建设目标),根据差距和问题给出规划蓝图,根据目标和问题分解到的子目标和子问题以及蓝图规划内容,多维度评估和确定后续的实施规划,定义IT系统建设实施的优先级这就是IT规划的一般逻辑。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整个IT规划始终围绕业务和IT两条主线,业务包括了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岗位组织和角色,业务管控体系;而IT包括了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体,技术架构和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业务驱动IT,端到端业务流程最终落地到应用系统的功能上,业务数据最终映射到数据模型并沉淀到数据库中。

 

 

随着各种思路的不断融合,IT规划核心指导思想应该转化为企业架构层面。企业架构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业务和IT“两层皮”的问题,企业架构整个方法应该融入到整个IT规划思想中。此外,核心业务模型和业绩标准作为核心指导思想,虽然有裁剪,但是必须参考,如供应链SCOR模型,产品研发IPD方法论,项目管理PMBOK体系,战略和人力资源的平衡记分卡,CRM的4P和4C,财务域的核心模型等。针对不同行业可能又有不同行业的业务标准和模型,如电信行业的eTom模型等。

现状分析的核心思路为:首先是要把战略目标、业务目标、业务子目标调研清楚;其次是把实际的现状了解清楚,如流程现状、IT支撑现状;最后是将潜在问题识别清楚:一是在当前目标和当前现状被识别后意识到的问题,二是对比业界参考目标和业界实践下,意识到潜在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的顺序是从业务过渡到IT,现状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内容:

业务现状分析重点在于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上,建议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到关键的几个端到端流程为主线进行逐层分解,分解时抛开业务部门的隔离,IT系统的约束,进行跨业务域的流程分析和梳理。在流程分析和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子流程和活动,业务组件和数据,跨业务域的协同和交互等一系列问题。业务分解的方法可以参考价值链分析方法,业务模型可以参考针对各个业务域的一些标准业务参考架构和模型,如供应链的SCOR模型,电信的etom模型,研发领域的IPD和PACE方法,CMMI成熟度模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型,财务域标准模型等。

IT现状包括现有的IT应用系统现状和功能架构,IT基础设施架构现状,IT系统对业务现状的支撑情况分析等。重点的是理清业务和IT的关系,IT对业务的支撑度。

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为提出后续业务目标和IT系统规划建设目标打基础,明确了建设目标才能够真正为业务服务,体现业务价值。

有了以上现状分析和调研,才谈得上差距分析。差距分析包括了当前目标和当前现状间的问题和差距分析;业界参考目标/最佳实践和当前现状下的差距分析;IT现状对当前目标支撑的差距分析;IT现状对参考目标和业绩标准的差距分析。

差距分析清楚后得到最终业务战略目标和业务子目标,由业务目标传递到对应的IT规划和建设目标,而后续的IT规划即解决两个问题:IT建设解决当前业务和IT间的差距,IT建设解决后续战略目标和IT间的差距的问题。

对于目标提出而言,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提出业务目标和IT建设目标;其次是通过差距进一步细化目标和有针对性的目标,特别是IT建设目标的提出,必须进行差距分析,因为IT建设重点就是支持业务目标,那么所有现存的IT建设和应用架构中无法支撑的部分都是差距,IT规划建设就是要解决这些差距。改进也同样的道理,有些是不需要业务改进直接进行IT建设和改进,有些则是业务优化和改进先进行,IT配合业务优化改进措施的落地。从这个思路基本也就清楚BPR(业务流程重组)的考虑和定位,并不是所有场景都一定要进行BPR。

蓝图规划是一个远期规划,至少覆盖5年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集成架构,技术架构和IT基础设施架构等方面的内容。特别的是,IT规划蓝图包括了业务架构,业务和IT是密不可分的。

所有的蓝图规划都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相互融合和协同。业务架构重点是在流程,信息架构的重点是在数据,这两个架构都偏业务层面。而对于IT方面则包括了应用架构,集成架构,技术架构和IT基础设施架构。应用架构在最上层,而集成和技术架构在平台层,IT基础架构在基础设施和物理资源层。从现有的云和集中化趋势来看,更加需要考虑基础设施和平台层的集中化建设,上层的应用架构重点集中在应用和功能层面,体现业务组件化和能力化,体现业务组件本身的独立性和可集成性。

在业务架构的流程分析中,业务的问题和数据问题,业务功能和协同在前面已经解决,而数据的问题是另外一个维度,数据的识别是通过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架构和信息架构最终要落地到应用架构中,业务架构体现到具体的业务组件和功能

应用架构规划需要体现逐层展开的核心思路,总体应用架构清楚后将细化到第二个层次:功能架构和集成架构。

蓝图规划最后一个环节为技术架构,传统企业架构中说的技术架构偏基础设施和部署架构。在现代的规划中,技术架构应该描述企业开发、实施和管理应用系统和数据所需的IT技术和IT基础设施,技术架构规划往往也会涉及到云计算,特别是IaaS层规划。

技术架构规划需要规划人员有较深的IT技术背景,否则很难提炼公用性的技术,技术规划属于IT平台层规划的事情,目的是通过后续技术和技术平台的建设更好的支撑业务系统建设,加强复用和平台化。

我们要建设哪些IT系统,如何分阶段建设,如何来支撑业务流程,IT系统建设的协同关系,如何加强项目管理和管控,如何推进系统的建设,如何减少重复建设,这些关键信息在实施规划时都必须要考虑到。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信息系统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