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N是一种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分割成多个逻辑上的局域网的技术。每个VLAN就像是一个独立的局域网,它有自己的广播域。VLAN可以通过端口、MAC地址、ip地址、协议等多种方式进行划分。划分VLAN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广播域,减少广播风暴对网络的影响。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划分VLAN的场景。假设有一个网络,其中包含多个交换机连接。如果没有划分VLAN,当一个节点发送ARP广播时,广播帧会传播到整个网络,导致网络带宽的浪费。而如果将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每个VLAN有自己的广播域,那么广播帧只会传播到同一个VLAN内的节点,从而减少网络带宽的消耗。
VLAN的实现原理是在以太网帧中增加一个VLAN标签,该标签包含了VLAN ID等信息。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根据VLAN标签进行转发,将数据帧限制在同一个VLAN内传播。
Lwip是一种开源的TCP/IP协议栈,它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在Lwip中,可以通过修改netif.c文件来实现VLAN的支持。具体来说,需要在ifx_netif_input()接口中添加ETHTYPE_VLAN,以接收含有VLAN标签的数据帧。
为了实现发送VLAN,需要在IfxGeth_Eth.c文件中添加代码。具体来说,可以在IfxGeth_Eth_configureMACCore()接口中设置VLAN ID,例如将VID设置为0x0A。这样可以保证发送的数据帧带有VLAN标签,并在同一个VLAN内传播。
在实现VLAN通信数据流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封装和解析。发送数据时,需要在数据帧中添加VLAN标签,并在接收数据时解析VLAN标签。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同一个VLAN内传输。
总结起来,VLAN是一种有效的网络技术,可以减少广播风暴对网络的影响,提高网络的效率。在实现VLAN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封装和解析,并确保数据在同一个VLAN内传输。通过修改Lwip代码,可以轻松实现VLAN的支持,并为网络提供更好的性能。
以太网的开发中,有时需要为节点分配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但是,为什么要为节点分配VLAN呢?本文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除此之外,文末给出Lwip(Light weight IP)+TC3xx VLAN实现的源码及注意事项。
划分VLAN场景
事物的出现,总有其合理性(即:存在即合理),所以,VLAN也有其出现的原因。先看这样一个工程场景:某个控制器(eg:ECU1)启动时,向交换机(Switch)发送ARP Broadcast,以便于获取目标节点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由于是广播帧,交换机收到该帧后,转发给所有Port(不包括接收Por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泛洪(Flooding),如下所示:
如果网络范围进一步扩大,即:多个Switch连接时,该帧ARP传播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如下所示:
节点发送ARP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目标节点的MAC地址,以便于通信。但是,这样的动作却要把信息传遍整个网络,如此,将增加网络负担。如上,只是讨论ARP广播的例子,实际工程中,类似场景还有很多:SOME/IP中的服务发现、未知单播帧的转发等。
所以,面对这些工程场景,应该如何降低网络带宽负载呢?答:可以通过VLAN技术,分割广播域,将信息的传播限定到一定范围。
VLAN划分原理
(一)VLAN格式
相比没有VLAN的以太网帧,包含VLAN的以太网帧多4 Byte(VLAN Tag),具体位置如下所示:
VLAN Tag包含TPID(Tag Protocol Identifier,标签协议标识符)和TCI(Tag Control Information,数据帧控制信息)两个部分,如下所示:
各参数解释如下:
TPID:表示数据帧类型,0x8100 表示 IEEE 802.1Q 帧(C-VLAN),0x88A8表示S-VLAN;
PCP:Priority Code Point(3 bits),表示数据帧优先级,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DEI:Drop eligible indicator(1 bit),丢弃资格标识符,表示 MAC 地址封装是否符合规范格式;
CFI:CANonical Format Indicator(1 bit),标准格式标识符;
VID:VLAN identifier(12 bits),表示帧所属的VLAN。取值范围:0~4095。
(二)VLAN分割广播域原理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划分不同ECU组,之后,为每组ECU分配一个VID。比如:ECU1、ECU2划分到VID = 0x0A组,ECU2、ECU3划分到VID = 0x0B组,如下所示:
当某个节点(eg:ECU1)发送ARP Broadcast报文时,该广播帧只能在相同VID(eg:VID=0x0A)的域内传播,非相关的VID组则不受影响,如下所示:
如此,即限定了消息传播的范围,同时,也降低了总线带宽的消耗。
VLAN分组方式有多种:基于端口(Port)划分、基于协议(Protocol)划分、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IP地址划分等。
Lwip+TC3xx的VLAN实现细节
开源的Lwip虽然是不错的Ethernet学习资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使用Lwip会一帆风顺。利用Lwip实现VLAN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netif.c修改
在netif.c的ifx_netif_input()接口中,需要添加ETHTYPE_VLAN,即:接收含有VLAN的以太网帧,修改如下所示:
err_t ifx_netif_input(netif_t *netif) { ...... switch (htons(ethhdr->type)) { /* IP or ARP packet? */ case ETHTYPE_IP: case ETHTYPE_ARP: case ETHTYPE_VLAN: ......
(二)发送VLAN设置
IfxGeth_Eth.c中,本文在接口IfxGeth_Eth_configureMacCore()中添加如下代码,设置VID=0x0A,如下所示:
void IfxGeth_Eth_configureMacCore(IfxGeth_Eth *geth, IfxGeth_Eth_MacConfig *macConfig) { ... /* Set Send Vlan */ IfxGeth_mac_writeQueueVlanTag(geth->gethSFR,IfxGeth_MtlQueue_0,0x0A); ... }
IfxGeth_Eth_configureMacCore()接口的具体实现如下所示:
boolean IfxGeth_mac_writeQueueVlanTag(Ifx_GETH *gethSFR, IfxGeth_MtlQueue queueId, uint16 vLanTag) { Ifx_GETH_MAC_VLAN_INCL vlan_incl; if (gethSFR->MAC_VLAN_INCL.B.BUSY) { return FALSE; } /* VLAN Tag Control in Transmit Packets */ vlan_incl.B.VLC = 2; vlan_incl.B.RDWR = 1; vlan_incl.B.CSVL = 0; vlan_incl.B.VLT = vLanTag; vlan_incl.B.ADDR = queueId; gethSFR->MAC_VLAN_INCL.U = vlan_incl.U; // Wait until operation is finished while (gethSFR->MAC_VLAN_INCL.B.BUSY) {} return TRUE; }
(三)含VLAN通信数据流
包含VLAN(VID = 0x0A)的通信数据流如下所示:
审核编辑: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