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许多用户在设置用户口和系统口时感到困惑。实际上,这两个端口在功能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用户口能够连接更多的外部设备。因此,在设置时,我们可以将系统口模式调整得与用户口一致,以简化网络配置,提高网络性能。
其次,MAC地址学习方式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网络性能。IVL(Inner VLAN Learning)和SVL(Source VLAN Learning)是两种常见的MAC地址学习方式。在MSTP组网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优化数据包转发效率,降低网络延迟。
再次,对于不同类型的端口模式,如接入模式、干线模式、TLS接入模式和透传模式,我们需要根据网络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因此,理解和掌握这些模式的特点对于构建高效的网络至关重要。
此外,组网时还应全面考虑整个网络的特性。不仅要关注MSTP设备本身的性能,还要考虑与之相连的其他设备的特性,如是否支持QinQ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设备的特性,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组网,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行。
最后,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对接也可能引发问题。为了实现顺利对接,我们需要注意时隙逻辑顺序、数据封装类型、开销设置、端口速率与双工模式等方面的匹配。在确保这些方面的一致性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业务成环,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总之,在MSTP组网中,通过深入了解并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性能优越、稳定可靠的网络。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高,灵活运用L2交换原理和设备特性,以实现更加完善的组网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STP组网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随着3G时代的全面到来,MSTP业务逐步上升到一个相对更高的地位,现行WCDMA组网作为RNC—NodeB传输路由的SDH设备已完全采用以太网单板进行相关业务上下及业务收敛,这对MSTP组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所处情况及特定的技术要求,需对MSTP组网进行探讨,就组网过程中的误区和问题进行相关论述和解决。
根据经验,目前MSTP组网过程中普遍存在五大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
被“用户口”、“系统口”迷惑
MSTP单板的构造完全采用的是交换机芯片,只是所加载软件有所不同。交换机以太网端口包含8口、16口、24口、48口及以上,所有端口不存在任何差异,MSTP单板也与此相同,即用户口、系统口无任何差异,用户口所能实现的任何功能,系统口同样可以无差别实现,性能指标亦无差异,惟一的区别就在于用户口可以外接的物理固件,为更加形象地说明可以称用户口为外端口、系统口为内端口。故组网过程中一般不作修改的系统口模式完全可以支持用户口所有可支持的模式:接入模式、干线模式、TLS接入模式、透传模式等,只要认识到这点就可以降低MSTP组网的复杂性,提高网络的性能,更能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例如在WCDMA网络中,SDH设备的运用在于:接入环S320设备SFE4单板上业务汇聚至汇聚层SEC单板GE口,此时按照一般组网可以将SFE4用户口、系统口及SEC与此SFE4相对应系统口,GE口划分于同一个VLAN中,SFE4单板用户口设置为接入模式,系统口不作变化,SEC单板系统口不作变化,用户口设置为干线模式,RNC终结VLAN,形成有效业务。但当我们了解了用户口、系统口的无差异,可将SFE4设置为透传,而将SEC单板系统口设置为接入模式,GE口干线模式,RNC终结VLAN,形成有效业务,作此变化可以发现组网更简单,故障点更少,传输效率也有相应提高。
MAC地址学习方式无法流畅运用
前文已说明仅SEC单板可支持IVL方式,其它型号单板仅支持SVL方式。SVL方式与IVL方式对数据包处理方式的区别在于:SVL方式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并将这些MAC地址与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MAC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如果找到(非入端口),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此VLAN 内所有端口发送;IVL方式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和最外层VLAN ID值,并将这些MAC地址、最外层VLAN ID值及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的MAC地址表中,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和最外层VLAN ID值,根据读取的MAC地址和VLAN ID值,在MAC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发送到相应的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此最外层VLAN ID域内所有的端口发送;如果收到的报文中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所在的端口相同,则丢弃该以太网帧。对于组播帧和广播帧,交换模块向其最外层VLAN帧所在的VLAN域内,源端口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进行广播。另外,透传方式的数据包转发与MAC地址和VLAN信息无关。
特定条件端口模式不能有效掌握
接入模式:端口预期接收的以太网帧都是不带任何VLAN tag的,接收到这样的帧后,将为此帧打上一层VLAN tag,其VLAN ID即为后面设置的PVID;如果接收的帧已包含VLAN tag,则会被丢弃。端口在转发从其他端口来的帧时,先核对VLAN ID是否与本端口所属VLAN的VLAN ID一致,若一致则剥离其VLAN tag,转发出去;不一致则丢弃。
干线模式:端口预期接收的以太网帧都是带VLAN tag的,接收到这样的帧后,将核对最外层的VLAN tag,若其VLAN ID属于本端口已配置的VLAN ID之一,则直接转发,若不属于则丢弃。
TLS接入模式:端口接收到不论是不带任何VLAN tag的帧,还是已带一层或多层VLAN tag的帧,都会为其再打一层VLAN tag,其VLAN ID即为后面设置的PVID;在转发其他端口来的帧时,先核对最外层的VLAN ID,若与本端口所属VLAN的VLAN ID一致,则剥离最外层VLAN tag后转发,不一致则丢弃。
透传模式:表示端口对任何帧都直接转发,不做任何处理。透传端口需要成对设置。
在掌握以上模式的基础上又存在单板的差异,中兴SEC单板与其它单板采用TLS接入模式对接传输业务时需修改TPID值为88A8,否则不能正常对通。
组网无法统观整个网络
MSTP组网时,不仅要考虑SDH设备单板的特性,更需要考虑与SDH设备对接的设备能否支持数据业务的标准,例如能否支持QinQ(802.1Q标准)等,了解清楚这些可以增加MSTP组网的灵活性。
A单板为SEC单板,用户口1、2均为FE口,B单板为SEC单板,用户口1为GE口,B单板用户口1与BAS相连,A单板用户口1、2与两台DSLAM分别相连。BAS设备支持QinQ,DSLAM不支持,仅支持VLAN划分,DSLAM两台(每台包含VLAN数量2000个)通过A单板用户口1、2到B单板GE口汇聚,当了解了其它数据设备的特性组网可以将与DSLAM相连单板设置为透传模式,SEC单板系统口设置为TLS接入模式,GE口设置为干线模式,BAS与SEC单板VLAN相同,且终结VLAN,使业务畅通。若不能全面了解其它设备对VLAN的处理能力,会给组网以及业务畅通造成极大困难,影响业务开通。
不同厂家设备对接出现问题
MSTP组网与其它厂家对接时需注意事项如下:时隙逻辑顺序是否一致;数据封装类型是否一致;开销设置是否一致;端口速率与双工模式是否一致;在注意以上事项的基础上,避免业务成环,一般可以实现对接正常。
只有处理好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在MSTP组网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往更复杂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的组网进步。MSTP组网千变万化,需要我们不断总结提高;故障类型更是层出不穷,需要我们针对性处理;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好了L2交换原理及单板特性,结合告警及性能值,灵活运用就可实现完美组网,并保证业务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