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oRa网络中,数据采集器和无线节点通常组织成星型拓扑结构,其中数据采集器作为中心节点,无线节点作为从节点。这种结构使得数据传输更加集中和高效。然而,随着网络节点数量的增加,时隙分配问题变得复杂。
时隙分配是LoRa网络中的关键问题,因为它决定了每个节点可以传输数据的时间窗口。如果时隙分配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冲突和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动态时隙分配:根据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和通信需求,动态地分配时隙。通过监测网络的实时状态,可以调整时隙的大小和数量,以满足不同节点的需求。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网络带宽,并减少冲突的发生。
2. 时隙预留:在分配时隙时,可以预留一部分时隙用于网络管理和服务。这样可以确保网络的关键信息(如信标帧、配置信息等)能够及时传输,而不会受到其他节点的干扰。
3. 时隙复用:在某些情况下,多个节点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隙进行通信,这样可以提高网络的容量和效率。为了实现时隙复用,可以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将时隙划分为更小的子时隙,并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子时隙。这样可以同时支持多个节点的通信,而不会发生冲突。
除了时隙分配问题,LoRa网络还需要应对时钟漂移带来的挑战。时钟漂移是指节点时钟之间的微小差异,这会导致节点之间的同步问题,从而影响通信的准确性。为了解决时钟漂移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时钟校准:定期对节点的时钟进行校准,以消除时钟漂移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如数据采集器)向其他节点发送校准信息,以确保它们的时钟保持同步。
2. 安全距离算法:根据节点的数量和时钟漂移的最大系数,可以设计安全距离算法来计算合适的时隙大小。这样可以确保即使存在时钟漂移,节点之间的通信仍然能够正常进行。
通过优化时隙分配和应对时钟漂移,LoRa网络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动态时隙分配、时隙预留和时隙复用可以帮助最大化利用网络带宽,减少冲突和数据丢失。同时,时钟校准和安全距离算法可以帮助解决时钟漂移带来的挑战,确保节点之间的同步和通信的准确性。这些策略的应用将为LoRa网络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LoRa无线通信协议的优势是距离远却能做到低功耗、但最大的不足就是传输速率慢、鉴于LoRa的长距离和低速率,数据采集器和iNode无线节点,它们可以组织成星型组网,如果保留的slot过少,需要重新分配slot。
一、 典型的LoRa无线网络
LoRa(Long Rang)无线通信协议是一种长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它最大的优点是距离远(空旷距离可达15kM),同时低功耗;当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传输速率慢、它最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比如在户外或跨楼宇(多楼层)采集:用水、用电、温湿度、一氧化碳、烟雾报警等。
鉴于LoRa的长距离和低速率,锐米通信设计:iDC10(DataConcentrator)数据采集器和iNode无线节点,它们可以组织成星型组网,一种典型的无线网络拓朴如上图所示。
iDC10和iNode基于“单跳”通信,这样可以节省iNode宝贵的电能,特别适合于电池供电的场合;iDC10能根据iNode的数目、通信速率和负载将时间划分成slot(时隙),这种时分复用的方法可以最大化利用带宽,避免冲突;iDC10自组织和维护网络,无须用户的配置,简单易用。
二、 带宽的最大化利用
我们先看一个“竞争与冲突”的网络通信协议,如下图所示,有3个节点:#i、#j和#k,它们使用LBT(Listen Before Talk)侦听信道空闲的方式“竞争”接入网络、从通信时序图可以直观地得到2点:
① 冲突带来能量的损失,更多的延时和后续冲突,如#k本来想在Ti时刻发送数据帧,因为检测到冲突,它延时到Tk时刻才能通信。
②冲突会浪费通信带宽,当LBT检测到冲突时,它将使用“随机延时退避”算法,这样一来通信时间将被“碎片化”,有一些通信带宽将无法得到利用。
时分复用的原理如下图,它是一个严格的“按部就班”的机制:通信节点在分配给自己的slot(时隙)里发起通信,通信带宽得到最好地利用。
时分复用技术也有自己的“软肋”:
① 扩展性不强、随着加入网络的节点越来越多,slot将会更少,因此需要设计算法来保留一部分slot作为“下发通信和信标”使用;如果保留的slot过少,需要重新分配slot。
② 时钟漂移带来冲突、尽管晶振在人们的眼中已经很“精确”了,但是生产工艺,温度和老化,还是会让个体产生精度差异、这种漂移会让节点通信发生冲突,导致时分复用算法失败。
为应对上述挑战,锐米通信巧妙地使用了“安全距离”算法,它根据节点数目和时钟最大漂移系数来计算slot的合理值、在校时方面,设计了“节点主动上传”的秒级校时,“采集器唤醒”和“信标帧”的毫秒级校时。
三、 最佳的节能设计
iDC10在唤醒iNode通信中使用了LoRa的CAD(Channel Activity Detection)功能,它是实现LBT技术的节能利器、如下图所示,CAD分成2个阶段:IDDR:从空中捕获一个symbol时长的信号,功耗与RX模式相等,即12mA;IDDC:分析这个symbol信号,检查信道是否空闲,功耗是RX模式的一半(关闭了RF,仅数字计算)。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很多情况下节点都在“白白侦听”(随时准备唤醒进入RX状态,而实际上信道空闲)而消耗能量,谁能“尽可能快”地侦听,谁就更节能。
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使用CAD快速侦听,比单纯去接收一个地址是否是自己的数据帧,要节省3~4倍的电能。
四、 简单易用与低成本
iDC10和iNode的网络组织仅需要一次,且自动完成、只有一个条件,先将iDC10上电,配置好参数(如:iNode数目,上报数据长度,上报时间间隔等)、将各iNode上电后,它们会主动与iDC10申请入网,这时是“竞争”模式,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旦组织好网络后,iDC10和iNode将保存网络信息,不受重新上电的影响、同时,有些iNode会加入或退出网络,iDC10将维护分配和回收网络地址。
当iNode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按“自身slot”时刻传送到iDC10后,iDC10将“透明转交”给用户系统,再由用户系统进行存储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