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层作为网络的枢纽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具备更高的带宽、可靠性和性能。第三层交换机,基于ip地址和协议进行交换,广泛应用于核心层,少量应用于汇聚层。部分第三层交换机还具备第四层交换功能,可根据数据帧的协议端口信息进行目标端口判断。
在选择核心交换机时,有几个关键参数需要关注:可扩展性、转发速率、背板带宽、四层交换和系统冗余等。
可扩展性是核心交换机的重要指标之一。模块化结构的核心交换机应具备足够数量的插槽,以支持不同数量、速率和接口类型的模块,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需求。插槽数量和支持的模块类型直接影响交换机的端口数量和功能扩展能力。
转发速率,即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它是衡量三层交换机性能的关键参数。若吞吐量不足,会成为网络瓶颈,影响整体传输效率。交换机应实现线速交换,即交换速率达到传输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消除交换瓶颈。
背板带宽是指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与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所有端口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背板完成,因此背板带宽决定了端口间并发通信的瓶颈。带宽越大,各端口的可用带宽越大,数据交换速度越快。
四层交换功能则允许交换机根据数据帧的协议端口信息进行更精细的目标端口判断,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和管理能力。
系统冗余则是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和冗余管理模块等设计,可以在某个部件故障时,确保交换机继续正常工作,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网络中断。
综上所述,选择核心交换机时,应综合考虑可扩展性、转发速率、背板带宽、四层交换和系统冗余等多个参数,以确保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只有各项参数均达到要求,才能确保交换机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发挥出最佳性能。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并非是交换机的种类或者属性,只是由其所执行的任务来划分的。从网络拓扑结构来讲,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需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该采用拥有更高带宽、更高可靠性、更高性能和吞吐量的千兆甚至万兆以上可管理交换机。基于IP地址和协议进行交换的第三层交换机普遍应用于网络的核心层,也少量应用于汇聚层。部分第三层交换机也同时具有第四层交换功能,可以根据数据帧的协议端口信息进行目标端口判断。
很多的弱电朋友都提到核心交换机的选型,那么我们今天来说一下核心交换机选型的主要参数。主要有可扩展性、转发速率、背板带宽、四层交换、系统冗余等参数。
核心交换机应当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插槽,具有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可以根据现实或者未来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不同速率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需求。
可扩展性
1、插槽数量。插槽用于安装各种功能模块和接口模块。由于 每个接口模块所提供的端口数量是一定的,因此插槽数量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交换机所能容纳的端口数量。
另外,所有功能模块(如超级引擎模块、IP语音模块、 扩展服务模块、网络监控模块、安全服务模块等)都需要占用一个插槽,因此插槽数量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交换机的可扩展性。
2、模块类型。毫无疑问,支持的模块类型(如LAN接口模块、WAN接口模块、ATM接口模块、 扩展功能模块等)越多,交换机的可扩展性越强。仅以局域网接口模块为例,就应当包括RJ-45模块、GBIC模块、SFP模块、10Gbps模块等,以适应大中型网络中复杂环境和网络应用的需求。
转发速率
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消耗资源。转发速率(也称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吞吐量就像是立交桥的车流量,是三层交换机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标志着交换机的具体性能。如果吞吐量太小,就会成为网络瓶颈,给整个网络的传输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交换机应当能够实现线速交换,即交换速率达到传输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交换瓶颈。对于千兆位交换机而言,若欲实现网络的无阻塞传输,
公式如下:
吞吐量(Mpps)=万兆位端口数量×14.88 Mpps+千兆位端口数量×1.488 Mpps+百兆位端口数量×0.1488 Mpps
如果交换机标称的吞吐量大于或等于计算值,那么在三层交换时应当可以达到线速。其中,
1个万兆位端口在包长为64 B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 Mpps,
1个千兆位端口在包长为64 B时的理论吞吐量为1.488 Mpps,
1个百兆位端口在包长为64 B时的理论吞吐量为0.1488 Mpps。
那么这些数值是如何得到的呢?
事实上,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以千兆位以太网端口为例,其计算方法如下:
1,000,000,000 bps/8 bit/ (64+8+12) B =1,488,095 pps
以太网帧为64 B时,需考虑8 B的帧头和12 B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由此可见,线速的千兆位以太网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 Mpps。万兆位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位以太网的10倍,即14.88 Mpps;而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则为千兆位以太网的十分之一,即0.1488 Mpps。
例如:
对于一台拥有24个千兆位端口的交换机而言,其满配置吞吐量应达到8×1.488 Mpps=35.71 Mpps,才能够确保在所有端口均线速工作时,实现无阻塞的包交换。同样,如果一台交换机最多能够提供176个千兆位端口,那么其吞吐量至少应当为 261.8 Mpps(176×1.488 Mpps=261.8 Mpps),才是真正的无阻塞结构设计。
背板带宽
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就像是立交桥所拥有的车道的总和。由于所有端口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背板完成,所以背板 所能提供的带宽,就成为端口间并发通信时的瓶颈。带宽越大,提供给各端口的可用带宽越大,数据交换速度越大;带宽越小,给各端口提供的可用带宽越小,数据 交换速度也就越慢。也就是说,背板带宽决定着交换机的数据处理能力,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因此,背板带宽越大越好,特别是对那些汇聚 层交换机和中心交换机而言。若欲实现网络的全双工无阻塞传输,必须满足最小背板带宽的要求。其计算公式如下:
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速率×2
提示:对于三层交换机而言,只有转发速率和背板带宽都达到最低要求,才是合格的交换机,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如果一款交换机有24个端口,背板带宽=24*1000*2/1000=48G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