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通信的发展过程中,宽带城域网(BMAN)和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成为了信息化建设的热点。DWDM技术具有巨大的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成为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然而,在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和接入类型多的场景下,如MAN等,若照搬主要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技术,则成本过高。因此,针对低成本城域范围的宽带需求,CWDM(粗波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实用性的设备。
光通信技术不断成熟,但业务需求相对不足。以FTTH(光纤到户)为例,其实现技术EPON已经完全成熟。然而,由于普通用户上网带宽需求不高,FTTH的商用仅限于一些试点地区。但随着IPTV等三重播放业务的兴起,用户对高清晰电视的需求不断增加,运营商提供的带宽已无法满足用户需求,FTTH的部署也因此提上了日程。
全光网络是光通信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完全实现“光纤传输代替铜线传输”。目前,光通信技术的研发进展正逐步向这个目标逼近。值得一提的是,光通信发展历程中,诸多关键事件和发明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1880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研究并成功发送与接收了光电话。1930年至1932年间,日本在东京的日本电报公司与每日新闻社之间实现了3.6公里的光通信。1951年,荷兰和英国开始进行柔软纤维镜的研制。1960年7月,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出现了。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首次明确提出利用光导纤维进行激光通信的设想,并因此获得了1979年5月由瑞士国王颁发的国际伊利申通信奖金。
展望未来,光通信技术将继续发挥其在信息传输领域的重要作用。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光通信技术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政策的扶持下,光通信产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光通信,光通信概念,什么是光通信 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 目前宽带城域网(BMAN)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热点,DWDM(密集波分复用)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然而,MAN等具有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和接入类型多
光通信,光通信概念,什么是光通信
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 目前宽带城域网(BMAN)正成为信息化建设的热点,DWDM(密集波分复用)的巨大带宽和传输数据的透明性,无疑是当今光纤应用领域的首选技术。然而,MAN等具有传输距离短、拓扑灵活和接入类型多等特点,如照搬主要用于长途传输的DWDM,必然成本过高;同时早期DWDM对MAN等灵活多样性也难以适应。面对这种低成本城域范围的宽带需求,CWDM(粗波分复用)技术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一种实用性的设备。对光通信来说,其技术基本成熟,而业务需求相对不足。以被誉为“宽带接入最终目标”的FTTH为例,其实现技术EPON已经完全成熟,但由于普通用户上网需要的带宽不高,使FTTH的商用只限于一些试点地区。但是,在2006年,随着IPTV等三重播放业务开展,运营商提供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高清晰电视的要求,随之FTTH的部署也提上了日程。无独有偶,ASON对传输网络控制灵活,可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不少运营商为发展和维系企业客户,不惜重金投资建设ASON。 全光网络,未来传输网络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全光网络,即在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完全实现“光纤传输代替铜线传输”。而目前的一切研发进展,都是“逼近”这个目标的过程。 光通信大事记 �D�D1880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就已经研究并成功地发送与接收了光电话。1881年,贝尔宣读了一篇题为《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产生与复制》的论文,报导了他的光电话装置。 �D�D1930年至1932年间,日本在东京的日本电报公司与每日新闻社之间实现了3.6公里的光通信,但在大雾大雨天气里效果很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光电话发展成为红外线电话,因为红外线肉眼看不见,更有利于保密。 �D�D1854年,英国的廷德尔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光线能够沿盛水的弯曲管道进行反射而传输,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个想法。 �D�D1927年,英国的贝尔德首次利用光全反射现象制成石英纤维可解析图像,并且获得了两项专利。 �D�D1951年,荷兰和英国开始进行柔软纤维镜的研制。 �D�D1953年,荷兰人范赫尔把一种折射率为1.47的塑料涂在玻璃纤维上,形成比玻璃纤维芯折射率低的套层,得到了光学绝缘的单根纤维。但由于塑料套层不均匀,光能量损失太大。 �D�D1960年7月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出现了。1961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D�D20世纪60年代,有的实验室用氦——氖气体激光器做了传送电视信号和20路电话的实验。也有的公司制成了语言信道试验性通信系统,最大传输距离为600米。到80年代初激光通信已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D�D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首次明确提出利用光导纤维进行激光通信的设想,并为此获得了1979年5月由瑞士国王颁发的国际伊利申通信奖金。 �D�D1968年,日本两家公司联合宣布研制成了一种新型无套层光纤,它能聚集和成像,称作聚焦纤维。同期,美国宣布制成液体纤维,它是利用石英毛细管充以高透明液构成的。这两种光纤的光耗损很难降低,所以实用价值不大。 �D�D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用高纯石英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根耗损率为每公里20分贝的套层光纤,开创了光纤通信的新篇章,使通信光纤研究跃进了一大步。一根光纤可以传输150万路电话和2万套电视。 �D�D1976年日本在大孤附近的奈良县开始筹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用光缆实现光通信的实验区,到1978年7月已拥有300个用户。(实际上光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光导纤维,而是由许多光纤维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光缆。一根直径为1厘米的光缆,里面有近百根光导纤维。光缆和电缆一样可以架在空中,埋入地下,也可以铺设在海底,它的出现使激光通信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