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上海贝尔:追梦中国,通信未来

上海贝尔:追梦中国,通信未来

今天的故事,要从四十年前讲起。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起点,百废待兴。为了迅速改变通信工业的落后局面,中央指示邮电部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于是,一场技术引进的序幕悄然拉开。
邮电部迅速行动,派出考察团赴欧美多国,寻找合作伙伴。经过多方洽谈,最终锁定比利时贝尔公司。双方历经三年艰苦谈判,终于在1983年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上海贝尔。
上海贝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通信事业迈出关键一步。公司引进了先进的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短短几年,上海贝尔的产品遍及全国,为中国的通信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海贝尔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危机,公司决定转型升级,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通过引进消化、自主研发,上海贝尔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进入21世纪,上海贝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远销海外。同时,上海贝尔也不断深化国内市场布局,与多家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业绩稳步增长。
回顾上海贝尔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中国通信产业崛起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舞台,上海贝尔的成长历程,正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上海贝尔已成为中国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那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通信人,为中国通信事业的腾飞贡献力量。

今天的故事,要从四十年前开始说起。彼时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

为了尽快改变通讯工业严重落后的局面,缓解通信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中央指示邮电部,必须加快对国外先进通信技术的引进,尤其是急需的程控交换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于是,邮电部派出了考察团,前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寻求有合作意向的公司。

当时,技术引进最主要的困难,是来自“巴统”的封锁和限制。

 

“巴统”,就是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

由于我们坚持“技术必须最新,生产必须国产化,中方必须控股”的原则,大部分合作谈判都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当时,只有比利时贝尔公司没有把条件完全说死。于是,邮电部把比利时贝尔公司和比利时政府作为突破口,与其展开了为期数年的谈判,从 1980 年一直谈到 1983 年。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 年 7 月 30 日,中比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了合营合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出席了签字仪式

几个月后,1984 年 1 月 1 日,上海贝尔电话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简称“上海贝尔”。

上海贝尔是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之初,隶属邮电部的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占股 60%,比利时贝尔公司占 32%,比利时王国合作发展基金会占 8%。

这个股权架构在之后的 18 年里一直都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为是中方控股、中方决策,所以,上海贝尔一直都被看作是国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比利时贝尔公司。

是的,比利时贝尔公司和大名鼎鼎的美国贝尔电话公司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 1879 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创立的国际贝尔电话公司。

国际贝尔电话公司,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欧洲子公司。它的创立者,是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第一任总裁加德纳·哈伯德。他既是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的岳父,也是合伙人。

上海贝尔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进比利时贝尔公司的 S12 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和生产线。

1985 年 10 月 1 日,上海贝尔的 S1240 程控交换机生产线宣告投产。这也是国内第一条程控交换机生产线。

1986 年,我国第一个 S1240 程控交换局在安徽合肥正式开通。

S1240 程控交换机

比利时贝尔的程控交换机当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S1240 的国产化,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大幅拉低了当时居高不下的程控交换机价格,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

除了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之外,上海贝尔还引进了专用 3 微米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

1992 年 2 月 10 日,总设计师在南巡期间专门视察了上海贝尔 S12 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厂,并提出了那句经典名言:“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只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就是姓社。”

整个 90 年代,都是上海贝尔的高光时刻。

1993 年,由上海贝尔自主研发的七号信令版本(CDE5X)通过邮电部全面验收测试,使得中国第一次能够在核心通信技术领域实施自己的技术标准,为中国建设大规模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意义深远。

1993 年 9 月 18 日,由上海贝尔和法国阿尔卡特共同承建的中国第一个全数字 GSM900 兆移动通信系统在浙江嘉兴开通,再次载入史册。

1994 年 12 月 21 日,上海贝尔与阿尔卡特签订合营合同,成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公司,主要经营 GSM 移动通信业务。
就在上海贝尔被鲜花、掌声和订单包围的时候,危机也来到了它的身边。

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虽然这个企业拥有国外技术的知识产权,但是却碰不到核心技术。产品最重要部分的研发,永远都在国外。

S1240 虽然给上海贝尔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同样麻痹了上海贝尔的神经。在 90 年代的黄金十年,上海贝尔过于依赖引进技术,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也没有加强自身研发实力。

与此同时,通信行业正在发生巨变。

行业的发展重点,从固话通信转移到移动通信。传统固定电话业务逐渐走向衰退,而以 2G 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开始崛起。上海贝尔除了 S1240 之外,大部分产品都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宽带和移动通信业务领域,市场份额更是惨淡。于是,上海贝尔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

外部环境的变化,还体现在上海贝尔的股东组成上。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第一次电信业重组。邮电部撤消,并入电子工业部,成立了信息产业部。整合过程中,上海贝尔的中方股东由原邮电工业总公司变为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

外方股东也变了,比利时贝尔公司被法国阿尔卡特集团收购,比利时贝尔所拥有的 32%股权也归了阿尔卡特。

进入 21 世纪之后,因为受全球金融危机及互联网泡沫破碎的影响,通信行业陷入全面衰退。原本风光无限的欧美通信设备商企业早已风光不再,北电、朗讯、爱立信、阿尔卡特全部出现巨额亏损。

在全球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却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于是,阿尔卡特决定将中国作为业绩增长的新支点,大幅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阿尔卡特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上海贝尔身上。上海贝尔拥有宝贵的渠道资源和客户关系(毕竟是国企背景),能带来稳定的销售业绩和利润。

上海贝尔管理层也希望更多地利用阿尔卡特的资源,提升自身的实力。

于是,经过多轮谈判,外加中国政府的批准,2002 年 7 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阿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宣布合并,实施转股改制,成立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虽然公司中文名字是上海贝尔在前,但英文名字却是:Alcatel Shanghai Bell Co., Ltd,阿尔卡特在前,简称 ASB。

在这项交易中,阿尔卡特集团买断了由比利时政府拥有的那 8%股份,又从中方股东手中收购了 10%加 1 股的股份,从而拥有了全部股权的 50%加 1 股。

请注意这个“1 股”,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它的面值。

阿尔卡特多了 1 股之后,占股超过 50%,可以将新公司的营业收入计入在欧洲上市的集团财报。而放弃 1 股,上海贝尔得到的是阿尔卡特的承诺,将在中国设立其亚太研发中心。阿尔卡特的全球技术库也将面向新公司开放,新公司所获专利全部归新公司所有。

然而,合并后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并没有迎来所期望的业绩飞跃。恰好相反,受累于阿尔卡特在经营策略上的屡屡失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频频错失商机,以致业绩逐年滑坡,市场份额急剧缩水。

2006 年 12 月 1 日,同属难兄难弟的法国阿尔卡特与美国朗讯正式合并,组成了阿尔卡特朗讯。此后,阿尔卡特朗讯将其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整合至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旗下。

阿尔卡特朗讯,业界简称“阿朗”

2009 年 1 月 8 日,也就是中国 3G 牌照发放(1 月 7 日)的第二天,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正式更名为上海贝尔,并启动新的标识。

更名后的新标识

与中文名称有不同,公司法定英文名称由“Alcatel Shanghai Bell Co., Ltd.”变更为“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简称依然是“ASB”。

改名并没有改变公司的命运。在华为中兴等竞争对手的不断打压之下,上海贝尔的业绩继续不断下滑。

2015 年 4 月 15 日,诺基亚宣布以 156 亿欧元(约合 16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阿尔卡特朗讯。新公司将采用诺基亚品牌。

2015 年 8 月 28 日,诺基亚宣布与中国华信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拥有资产包括阿尔卡特朗讯持有的上海贝尔股权,同时也整合诺基亚中国电信设备业务。

2017 年 6 月,上海贝尔总部公司大楼的招牌被正式撤下。至此,这家成立 33 年的“国资委直属,中国高科技领域第一家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就是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上海贝尔:追梦中国,通信未来

通信技术相关文章

微信扫码咨询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