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传送网技术最新进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度解读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和业务应用对底层传送网提出了更高的带宽和承载需求。工业互联网等新理念、新应用的涌现,也对网络的带宽、业务快速提供、网络灵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下是关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些看法。
首先,国际出口带宽的增长趋势十分可观。据CNNIC资料显示,我国国际出口带宽截至2014年12月已达到4.118Tbit/s,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9%。传送网在过去十余年中在容量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从单通路10Gbit/s发展到40Gbit/s,再到现在的100Gbit/s,通路数也从8路、16路、32路增加到目前的80路,同时具有160路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高速器件和芯片仍受制于人,产业链顶端的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光通信在高速和全光灵活演进方面近年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实际工程部署中面临功耗散热等问题,亟需改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技术创新:在100G技术领域,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设备集成度和降低功耗。同时,关注光器件和模块技术的成熟,以及设备交叉容量的增长。
2. 产业链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避免恶性价格战,保护产业链整体利益。
3. 标准制定: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引导产业发展。通过标准制定,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网络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研发和创新。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网络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100G技术在干线网规模商用后,将逐步向城域网络拓展。预计未来2-3年,城域核心层将逐步引入100G技术。同时,相干100G将成为主流方案,而直接检测100G技术也有望在短期内获得商用部署。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关注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标准制定和政策支持等方面,以推动网络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应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努力成为全球网络技术领域的领导者。

  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和业务应用方兴未艾,对底层的传送网提出了很高的带宽和承载需求,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等新的理念和应用也不断涌现,对网络的带宽、业务快速提供、网络灵活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CNNIC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截止2014年12月已经达到4.118Tbit/s,年均的复合增长率为20.9%,这样的增长趋势是非常可观的。传送网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在容量增长方面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步,从单通路10Gbit/s到40Gbit/s到现在的100Gbit/s,通路数也从8路,16路,32路增加到目前现网使用的80路,同时具有160路的能力,持续强劲的业务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光通信的方面,为了满足业务网络的大带宽需求,光通信在高速和全光灵活演进方面近年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将从100G和超100G发展,ROADM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传送网技术最新进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度解读

  干线100G技术和设备成熟,城域100G前景可期

  基于100G的WDMOTN技术在过去几年中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从应用和产业发展来看,从2010年左右开始各运营商都非常重视100G技术的发展,在2012年三大运营商均开展了100G技术的实验室测试和评估,大大地促进了100G技术的发展,同年,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在干线上率先采用了100G设备。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成为100G技术在运营商市场上的商用元年,中国电信采购了约2500个OTU,中国移动采购了约2000个OTU,中国联通也在两条线路上开展了时延,随着100G技术的应用和在现网中表现良好,2014年运营商加大了在100G领域的投入,特别是中国移动采购的OTU已经接近10000个,2015年各家运营商都普遍开展相关系统建设,经过这几年的系统建设,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100G WDM/OTN的最大的市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产业链顶端的高速器件和芯片仍受制于人,随着多次招标的开展,也看出存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问题,恶性价格战也将损害产业链整体利益

  从技术角度来看,通过多轮的测试完善和实际现网应用的考验,100G设备在业务、组网、时钟、网管、保护、性能指标等方面表现稳定,实验室测试模型传输距离超3000km。集成度也不断提高,随着光器件和模块技术的成熟,以及设备交叉容量的增长,100G设备客户侧和线路侧端口集成度提升明显,单槽位400G集成度逐步成为主流。在100G的相干CFP方面进一步提升集成度和功耗性能,线路侧相干CFP实验室测试传输距离超1000km,功耗降低30%,光模块集成度提升明显。但是,在实际工程部署中面临功耗散热等问题,目前80波满配系统功耗超20000W,在实际应用中对机房供电、散热和运维等带来诸多问题,亟待改进;而干线应用中也面临着OTN电交叉容量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受到槽位数、背板容量、散热等技术瓶颈的限制,30T以上交叉容量有可能采用类似集群路由器的实现方案,但是同样也面临着散热等各方面的问题,为此,不同的设备制造商也针对此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100G技术已经在干线网规模商用了,在城域范围内,LTE回传和数据中心互联等业务逐步加大了带宽方面的需求,预计城域核心层在未来2~3年将逐步引入100G技术,目前规模商用存在的主要障碍仍是价格、集成度和功耗。长期而言相干100G是主流方案,不排除短期成本优势使得直接检测100G技术获得一定商用部署。在业务热点地区甚至可能率先引入200G/400G技术。100G进城为新一代F-CDC-ROADM打开市场,2015年3月,Verizon宣布采用Ciena(6500)和Cisco (NCS4000)分组光学平台进行城域100G部署,F-CDC-ROADM技术首次规模商用,同月,阿尔卡特朗讯公开宣布Verizon将采用其最新的F-CDC-ROADM技术来升级其超长距光传送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传送网技术最新进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深度解读

云计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