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N作为连接用户与核心网的桥梁,其无源特性使得它无需电源和人工维护,看似简单方便。然而,这种无源特性也导致了ODN网络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运营商难以准确掌握ODN资源信息,错误率高达20%。此外,由于ODN资源的庞杂,大量光纤被闲置而不被利用,运营商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智能ODN成为PON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球智能ODN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二维码技术、接触式EID以及非接触式EID。
二维码技术最初被日本腾昌公司应用于光纤配线架,但随着ODN光纤数量的增加,二维码技术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已显不足,逐渐走向淘汰。接触式EID在建设全新ODN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面对现有在网ODN设施时,其集成产品的特性难以解决改造问题,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痛点。
非接触式EI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具有远程、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成为解决现有ODN问题的理想选择。它通过非接触式读取设备,实现对ODN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非接触式EID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在ODN网络中的光纤、接头等关键位置安装EID标签,标签内含有网络设备信息。
2. 利用非接触式读取设备,对EID标签进行扫描,获取设备信息。
3. 将获取到的信息传输至网络管理系统,实现ODN资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4. 通过对ODN资源的全面掌握,优化网络布局,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5. 在ODN网络发生故障时,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故障处理速度。
非接触式EID技术在PON网络中的应用,将为运营商带来以下好处:
1. 降低运维成本:通过实时监测和管理ODN资源,减少人工巡检和维护,降低运维成本。
2. 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优化网络布局,提高网络传输速率,降低网络拥堵现象。
3. 提高故障处理速度: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故障处理速度,降低用户投诉。
4. 增强网络安全性: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总之,非接触式EID技术在PON网络中的应用,将有效解决ODN资源管理难题,推动PON网络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PON网络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光进铜退”,当FTTx走完骨干、城域网,来到“H”的时候,面临很多的技术选择。PON之所以成为全球各运营商的终极选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无源特性。我们似乎可以将ODN看成一根很长的跳纤,无人值守,无需电源,无人维护,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我国2009年开始了FTTH的规模建设,截至2012年4月底,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1.59亿户,光纤入户(FTTH)网络覆盖家庭超过5800万户。
随着我国FTTH深入建设,主体的PON网络资源成为运营商最宝贵的资源,但受限于市政和小区管线,ODN的布放和维护日益困难。由于ODN网络的无源特性,缺乏自我认知能力,故运营商对ODN资源信息的错误率高达20%,现有ODN运维体系穷于应付,运维成本高。同时由于ODN的无源特性,在庞杂的网络中,资源发现困难,大量光纤被闲置而不被认知,40%的已建ODN网络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运营商不可避免地重复建设。于是建立智能ODN成为PON网络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球智能ODN提供三种技术方案,二维码技术被日本腾昌率先在光纤配线架中采用,现在因无法应对海量ODN光纤的智能化管理,已经濒临淘汰。接触式EID在建设全新ODN时不失为一种技术选择,但问题是运营商已经有大量的在网ODN设施,其集成产品的特性很难解决在网改造的问题,而这恰恰是运营商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在网ODN不能低成本的改造,就无法实现全程全网的智能化,ODN依然是所谓的“哑资源”,最多能算是一个有局部感知能力的“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