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海底电缆详解:揭秘你不知道的海洋通信奥秘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传输方式正逐渐由卫星转向海底电缆。这一转变不仅保证了传输速率,还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接下来,就让我们揭开海底电缆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首先,海底电缆的核心材料是细如毛发的高纯度光纤,通过内反射引导光沿着光纤路径前进。为了承受水下8公里处的巨大压力,电缆采用轻量聚乙烯制作,厚度仅为17毫米。
那么,海底电缆是如何制作的呢?首先,光纤被嵌入类似果冻的化合物中,保护电缆在海水接触的情况下不会损坏。然后,将光缆装入钢管中,再包裹在钢丝和铜管之中,最后套上聚乙烯材料作为保护层。在靠近大陆架的海岸,海底电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轻质电缆搭配强度更大的钢丝,并覆盖沥青涂层以防止海水腐蚀。
海底电缆的敷设过程也相当复杂。主要包括电缆路由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阶段。在敷设时,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损伤电缆。在浅滩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停在距离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将电缆牵引上岸。深海段敷设时,则需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进行监视和调整,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
海底电缆的传输速率令人惊叹,最多可以搭载80Tbps的数据量,相当于在一秒钟内传输4.7GB容量。这一速度使得海底电缆成为全球互联网数据传输的重要通道。
事实上,海底电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51年。当时,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横穿英吉利海峡,比贝尔发明电话还要早十余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海底电缆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传输的骨干。
如今,99%的越洋互联网数据传输通过海底电缆进行传输。全球共有39000公里长的海底电缆,连接着33个国家和四大洲。尽管鲨鱼等生物曾对海底电缆造成破坏,但自2006年以来,鲨鱼和其他鱼类导致的海底电缆故障不到1%。
总之,海底电缆作为全球互联网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电缆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扮演关键角色。

  近年来,全球互联网运输方式普遍用越洋海底电缆取代卫星,以保证传输速率和节约运行成本。那么海底电缆是怎样制作的?敷设过程怎样?传输速率有多快?目前有多普及?以下是一些关于海底电缆的基本知识。

海底电缆详解:揭秘你不知道的海洋通信奥秘

 

  制作材料:海底电缆的核心是由细如毛发的高纯度光纤制作,通过内反射来引导光沿着光纤的路径前进。海底电缆要能够承受水下8公里处的巨大压力,相当于把一头大象放在认得拇指所承受的重量。NEC公司所制造的深海电缆采用轻量的聚乙烯制作,整条电缆仅有17毫米的厚度。

  制作过程:在海底光缆的制作中,光纤首先会被嵌入在类似果冻的化合物中,保护即使在与海水接触的情况下电缆也不会损坏。然后将光缆装入钢管中,防止水的压力将其破坏。接下来将其包裹在整体强度极高的钢丝之中,并套在铜管之中,最后套上聚乙烯材料的保护层。靠近大陆架的海岸,海底电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轻质电缆搭配强度更大的钢丝,并覆盖沥青涂层以防止海水腐蚀。

  海底电缆的敷设:海缆敷设主要包括电缆路由勘查清理、海缆敷设和冲埋保护三个阶段。电缆敷设时要通过控制敷设船的航行速度、电缆释放速度来控制电缆的入水角度以及敷设张力,避免由于弯曲半径过小或张力过大而损伤电缆。其中,在浅滩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停在距离海岸4.5千米的地方,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将放置在浮包上的电缆牵引上岸,电缆上岸后拆除浮包,使电缆下沉至海底。深海段敷设时,电缆敷设船释放出电缆,使用水下监视器、水下遥控车不断地进行监视和调整,控制敷设船的前进速度、方向和敷设电缆的速度,以绕开凹凸不平的地方和岩石避免损伤电缆。

  容量:海底电缆最多可以搭载80Tbps的数据量,相当于在一秒钟内传输4.7GB容量。

  发展史: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是1851年横穿英吉利还下的电缆,比贝尔发明电话还早十余年。早在1995年,通讯传输有一半都是通过卫星进行传输,相比之前的传输方式,海底电缆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几百条海底电缆连接世界各地,而卫星则退居二线,只用来连接偏远地区和某些小的海岛。

  普及度:现在99%的越洋互联网数据传输通过海底电缆进行传输。目前海底电缆共有39000公里长,共连接33个国家和四大洲。

  故障史:鲨鱼虽然被摄像头记录下破坏海底电缆一次,但是2006年后鲨鱼和其他鱼类导致的海底电缆故障不到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海底电缆详解:揭秘你不知道的海洋通信奥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