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1966-1976年间,光纤技术从基础研究走向实际应用。这一阶段,850nm短波长的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得以实现,传输速率低至45 MB/s和34 MB/s,但传输距离可达10km。
进入第二代,1976-1986年,光纤通信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在这一阶段,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也从850nm扩展到了1310nm/1550nm,传输速率达到了140~565 Mb/s,传输距离可达100km。
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1986-1996)以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为目标,实现了1.55μm色散移位单模光纤通信系统。通过电光器件的外调制技术,传输速率可高达10 Gb/s,传输距离高达150km。
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1996年-2009年)迎来了同步数字体系光纤传输网络时代。光放大器的引入减少了中继器的需求,而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使得光纤传输速率可达10Tb/s,传输距离高达160km。
如今,我们正迈入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在这一阶段,光孤子技术的应用使脉波在保持原本波形的情况下抵抗色散,同时波分复用器的使用波长也得到了扩展,从1530nm~1570nm延伸至1300nm~1650nm。值得一提的是,OM5光纤于2016年正式上线,其出色的性能为光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光纤通信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从最初的低速率、短距离传输,到如今的高速、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技术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光纤通信技术将继续在信息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从出现到现在一共经历了五代。先后历经了OM1、OM2、OM3、OM4、到OM5光纤的优化升级,在传输容量和传输距离方面均取得了不断突破。由于特性和应用场景的需求,OM5光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
1966-1976年是光纤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开发阶段,在此阶段实现了850nm短波长和45 MB/s、34 MB/s低速率的多模(0.85μm)光纤通信系统,在无中继放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10km。
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
1976-1986年是以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为研究目标,大力推广光纤通信系统应用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光纤从多模发展到单模,工作波长也从850nm短波长发展到了1310nm/1550nm长波长,实现了140~565 Mb/s传输速率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在无中继放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达100km。
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
1986-1996年是以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为研究目标,研究光纤新技术的阶段。在此阶段实现了1.55μm色散移位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利用外调制技术(电光器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10 Gb/s,在无中继放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可高达150km。
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
1996年-2009年是同步数字体系光纤传输网络时代,光纤通信系统引进光放大器,从而减少中继器的需求,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增加了光纤传输速率(可达10Tb/s),传输距离可高达到160km。
注:2002年ISO/iEC 11801正式颁布了多模光纤标准等级,将多模光纤分类OM1、OM2和OM3光纤,2009年TIA-492-AAAD正式定义OM4光纤。
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引进光孤子技术,利用光纤非线性效应使脉波在保持原本的波形下抵抗色散,同时在此阶段光纤通信系统成功的扩展了波分复用器的使用波长,将原先的1530nm~1570nm延伸至1300nm~1650nm。另外,在此阶段(2016年)OM5光纤的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