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移动回传网络智能建设策略解析

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APP应用的推动下,移动网络流量迅速增长。爱立信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超过10倍。为了满足这种增长的需求,构建多频段、多制式、多形态的智能立体网络成为移动网络发展的关键。
智能立体网络的核心在于无线站点建设的立体分层布局。首先,运营商可以在已部署的宏基站基础上,通过增加载频、扇区分裂、采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提升网络容量。其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宏基站,缩小站间距,提高网络性能。在高话务区域,采用小基站可快速提升局部热点的网络性能及用户体验。
然而,无线站点技术和部署形态的变化,对移动回传技术选择和网络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无线基站多采用main-remote结构,将基带处理部分(BBU)和射频部分(RRU)分开。这种结构降低了系统CAPEX和OPEX,便于安装维护
为了实现BBU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度,可在集中布放点采用BBU基带池,实现C-RAN部署。这样,运营商可以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资本和运营开支,从而大范围高密度地建设无线网络
除了技术层面,移动网络发展还需关注用户需求。在5G时代,用户对网络速度稳定性覆盖范围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运营商应不断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将承担更多业务,对网络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智能立体网络将成为主流,运营商需加大投入,不断提升网络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总之,在移动网络发展过程中,构建智能立体网络是关键。运营商需不断创新,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用户体验,以满足未来移动网络的发展需求。同时,关注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作者: 岳勇(爱立信)

移动回传网络智能建设策略解析

  1. 前言

  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和丰富的APP应用推动下,移动网络流量呈爆发性增长。爱立信预测,未来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不包含WIFI,M2M流量)的增长将超过10倍。为满足移动容量增长和优化覆盖以提升用户体验的需求,移动网络结构和站点部署形态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构建多频段、多制式、多形态的智能立体网络(Heterogeneousnetwork异构网络),成为移动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立体网络的实施体现在无线站点建设的立体分层布局上。

  首先,运营商可以在已部署的大量宏基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优势(如完善的传输和机房条件),通过增加载频、扇区分裂、采用先进的移动通信制式和技术(如新的调制技术和多天线技术),增强现有宏基站的能力,达到增加站点的吞吐量和提升网络容量的目的。

  其次,在有条件获取新的站点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新的宏基站,缩小站间距,以提高网络性能。为降低新站点的获取、建设成本和日常运营费用,新站点常采用RRU拉远方式来建设,BBU则集中放置在已有的宏站,以共享机房和站点设施。

  更进一步,在高话务区域,可以采用小基站来提升网络容量。低功率小基站的特点是对站址及配套资源的要求低,部署灵活,采用低功率小基站能够快速提升局部热点的网络性能及用户体验。

  移动运营商已经针对现有宏基站建设了基于PTN或IPRAN的回传网络,但无线站点技术和部署形态的变化,对移动回传技术选择和网络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 RRU拉远对回传的需求及方案选择

  前面提到,增加宏站密度是提高移动网络吞吐量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数量庞大的基站意味着高额的建设投资、站址配套、站址租赁以及维护费用,建设更多的基站意味着更多的资本和运营开支。

  目前无线基站通常采用main-remote结构,也就是把传统基站的基带处理部分(BBU)和射频部分(RRU)分开的基站设备形态,BBU与RRU之间采用高速CPRI光接口连接,BBU和RRU即可共站放置,也可分站放置。运营商可将多个BBU集中放置在已有的宏站,而只在新站布放RRU。由于RRU远端模块灵巧轻便、便于安装维护,对机房条件和配套要求较低,系统CAPEX和OPEX低,因此可以大范围高密度地使用,从而达到建设高容量广覆盖的无线网络目的。

  在BBU集中放置的基础上,为实现对BBU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度,采用协作化提高无线网络性能,可在集中布放点采用BBU基带池,实现C-RAN部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移动回传网络智能建设策略解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