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传感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以光纤为传输介质,将待测信号与光信号相互转换,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本文将围绕光纤传感技术展开,探讨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元件,通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将待测物理量转化为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和解调器处理,最终得到被测量的数据。光纤传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光纤传感技术对微小物理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可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2. 抗干扰能力强:光纤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电磁干扰,保证了信号的稳定性。
3. 结构紧凑,易于安装:光纤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各种环境下安装。
4. 本质安全:光纤传感器无电火花,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
二、光纤传感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1. 传输网络监测:光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光纤传输网络中的温度、振动、应力等参数,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通信质量。
2. 无线通信基站监测:光纤传感器可监测无线通信基站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振动等,确保基站稳定运行。
3. 网络设备监测:光纤传感器可对网络设备进行温度、湿度、电流等参数监测,预防设备过热、短路等故障。
4. 网络性能监测:光纤传感器可监测网络传输速率、丢包率等性能指标,为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5. 信号传输损耗监测:光纤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光纤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三、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1. 集成化:未来光纤传感器将朝着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多功能、高密度、低成本。
2. 智能化: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光纤传感器的智能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3. 分布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将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油气管道、输电线路等。
4. 绿色环保:光纤传感器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有助于实现绿色通信。
总之,光纤传感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传感技术将在通信、电力、医疗、环保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纤最早应用于光传输,适合远距离传输信息,是现代信息社会光纤通信的基石。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特征参数会因外界因素而发生间接或直接的变化,因此光纤传感器可以分析检测这些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的变化。
光纤传感器
该传感器由光源、入射光纤、出射光纤、光调制器、光探测器和解调器组成。基本原理是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入射光纤送到调制区,光在调制区与被测参数相互作用,使光学特性(如强度、波长、频率、相位、偏斜度等。)的光发生变化,成为调制信号光,然后通过出射光纤送到光电探测器和解调器,获得被测参数。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光纤传感器按结构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功能(传感)传感器;另一类是非功能性(透光型)传感器。
功能传感器
利用对外界信息具有敏感性和检测能力的光纤(或特种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对光纤中传输的光进行调制,使传输光的强度、相位、频率或偏振态等特性发生变化,然后对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得到被测信号。
光纤既是导光介质,又是敏感元件,多模光纤应用较多。
优点:结构紧凑,灵敏度高。缺点:需要专用光纤,成本高。例子:光纤陀螺、光纤水听器等。
不起作用的传感器
其他敏感元件用于感受测量的变化。光纤只作为信息的传输介质,常用单模光纤。光纤只起到导光的作用,光在光纤敏感元件上被测量和调制。
优点:不需要特殊光纤等特殊技术,易于实现,成本低。缺点:灵敏度低。大多数实用的光纤传感器是非功能性的。
根据调制光波的不同性质和参数,这两类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相位调制型光纤传感器、频率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偏振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和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1)强度调制光纤传感器
基本原理是待测物理量引起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变化,通过检测光强的变化即可实现待测测量。恒定光源向传感器头部发射强度为0的光。在传感头中,光强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即受到外场的调制,使得输出光强的包络与被测信号的形状相同,光电探测器测得的输出电流也受到同样的调制。信号处理电路再次检测调制信号,并获得测量信号。
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开发应用较早。现已成功应用于位移、压力、表面粗糙度、加速度、间隙、力、液位、振动和辐射的测量。强度调制的方式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反射式强度调制、透射式强度调制、光模强度调制、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强度调制等等。
一般将反射强度调制、透射强度调制、折射率强度调制称为外调制,光模称为内调制。但由于其原理的限制,容易受到光源波动和连接器损耗变化的影响,所以这种传感器只能用于干扰源小的场合。
2)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
其基本原理是:在被测能量场的作用下,光纤中光波的相位发生变化,然后通过干涉测量技术将相位变化转化为光强变化,从而检测出待测物理量。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极高,动态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缺点是对光源要求高,检测系统精度高,因此成本相应较高。
目前主要应用领域有:利用光弹性效应的声学、压力或振动传感器;利用磁致伸缩效应的电流和磁场传感器:使用电致伸缩电场和电压传感器;利用赛格纳克效应的旋转角速度传感器(光纤陀螺)等。
3)调频光纤传感器
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效应来检测其运动速度,即光频与光接收器和光源之间的运动状态有关。当它们相对静止时,接收光的振荡频率;当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光的频率随其振荡频率而偏移,频移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所以这类传感器多用于测量物体的移动速度。还有其他方式调制频率,比如某些材料的吸收和荧光随外界参数变化,量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布里渊和拉曼散射也是频率调制现象。其主要应用是测量流体流量,其他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浓度或监测空气污染,由物质受强光照射时的拉曼散射组成。使用光致发光的温度传感器等。
4)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
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的偏振态的变化来传递被测物体的信息。
光波是横波,其光矢量垂直于传播方向。如果光波的光矢量方向始终不变,但其大小随相位变化,这样的光称为线偏振光。光矢量和光传播方向组成的平面就是线偏振光的振动面。
如果光矢量的大小保持不变,其方向绕传播方向均匀旋转,则光矢量末端的轨迹为圆形,这样的光称为圆偏振光。如果光矢量的大小和方向是有规律变化的,并且光矢量的末端沿椭圆旋转,这样的光称为椭圆偏振光。
利用光波的偏振特性,可以制作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在许多光纤系统中,尤其是包含单模光纤的系统中,偏振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效应会影响或改变光的偏振态,有些效应会引起双折射。所谓双折射现象,就是对于一些光学性质随方向变化的晶体,一束入射光束往往分解成两束折射光束。穿过双折射介质的光的相位延迟是输入光偏振态的函数。
本发明的偏振调制光纤传感器检测灵敏度高,可以避免光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相对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利用法拉第效应的电流和磁场传感器;利用鲍尔效应的电场和电压传感器:利用光弹性效应的压力、振动或声音传感器;双折射温度、压力和振动传感器。目前主要用于监测强电流。
5)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
传统的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是利用传感器探头的光谱特性随外界物理量变化的特性实现的。
这些传感器中的大多数是非功能性传感器。在波长调制型光纤探头中,光纤只是简单地作为光导,即入射光被送到测量区域,返回的调制光被送到检偏器。光纤检测技术的关键是光源和光谱分析仪的良好性能,对传感系统的稳定性和分辨率有决定性的影响。
光纤波长调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医学、化学等领域。例如人体血气分析、PH值检测、指示剂溶液浓度的化学分析、磷光和荧光分析、黑体辐射分析和法布里-珀罗滤波器等。目前,波长调制光纤传感器主要是指光纤光栅传感器(FBG)。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和优势
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本质安全、抗电磁干扰、绝缘强度高、耐腐蚀、传感和传输一体化、与数字通信系统兼容等优点。总结如下:
(1)高灵敏度;
(2)轻、薄、灵活,便于安装和埋设;
(3)电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光纤本身是一种绝缘高、化学性质稳定的材料,适用于电力系统、化工系统中高压隔离、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
(4)安全性好。光纤传感器是电无源敏感元件,因此用于测量时不存在漏电、触电等安全隐患。
(5)抗电磁干扰。一般光波的频率高于电磁辐射的频率,所以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不会受到电磁噪声的影响。
(6)分布式测量。光纤可以实现长距离连续测控,可以精确测量任意点的应变、损伤、振动、温度等信息,形成大范围的监测区域,提高环境的检测水平;
(7)使用寿命长。光纤的主要材料是应时玻璃,它涂有聚合物材料,这使它比金属传感器更耐用。
(8)传输容量大。以光纤为总线,用传输容量大的光纤代替笨重的多芯水下电缆采集和存储各传感点的信息,通过复用技术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监测。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随着OTDR技术的出现而发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光纤工程中。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系列分布式光纤传感机制和测量系统已经产生并逐渐应用于许多领域。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光纤传感技术中最有前途的技术之一。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利用独特的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测量或监测沿光纤传输路径分布在空之间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传感器。利用光波在光纤中传播的特性,可以沿光纤长度方向连续感知和测量(如温度、压力、应力和应变等。).光纤既是传感介质,又是被测传输介质。它沿场分布传感光纤,可同时获得被测场的分布空和随时间变化的信息,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1)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的传感元件仅为光纤;
2)一次测量即可得到整个光纤区域的被测一维分布图,将光纤竖起成光栅形状即可测得被测二维和三维分布;
3)系统的空之间的分辨率一般在米量级,因此只能观测到较窄范围内的实测变化的平均值;
4)系统的测量精度和空之间的分辨率一般相互制约;
5)检测信号一般较弱,因此要求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信噪比;
6)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号相加平均、频率扫描、相位跟踪等处理,所以要实现一次完整的测量需要较长的时间。
由于光缆不易受电磁波干扰,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通常用于监测电力电缆热点的温度。对恶劣环境的把握和管理,提高对现场运行环境的要求,是推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传感器电缆部署的技术问题也是该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现在主要用于六个领域,包括管道和海上石油平台的结构检测。液体管道和水坝的渗漏检测;道路结冰探测和铁路监控;系统检测和电力电缆监控;光纤生产监控;环境监测和长期温度测量。
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是随着光纤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技术。近年来,光纤传感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空、石油、化工、食品安全等自动控制、在线检测、故障诊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源技术
END
热门文章(向上滑动)
推荐|严俊杰:基于机器视觉的卫星天线模块自动精密装配技术|姚艳玲:基于CNN-Seq2Seq的aero 空发动机喘振诊断模型研究文章推荐|关丽:飞机飞控作动系统电静液作动技术研究综述|何:逆变电路中功率器件的声发射信号分析|李恊:基于改进的YOLOv4网络的电路板组件缺陷检测推荐文章| 王一舟:基于R(2+1)D三元孪生网络的短视频指纹提取推荐文章|韩寒:基于深度学习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综述|推荐文章王九龙:直升机尾桨疲劳试验技术研究
基于电极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研究
推荐|张美菊:陶瓷基板薄膜热电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推荐|欧阳林:基于驾驶员面部时间序列数据的疲劳驾驶检测算法
推荐|张:基于改进变压器和无锚网络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推荐|刘冠军:硅基和石墨烯基谐振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推荐|姜超:基于图像的无人机战场态势感知技术综述
推荐|张飞扬:基于生理信号的警觉性检测研究综述
推荐|王彦山:石墨烯柔性压力/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推荐|王鸿:民航空设备测试技术架构研究
推荐|刘亚伟:飞机结构健康管理的数字成双和应用研究综述
推荐|孙志嫣:aero 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展综述
论坛|高金基院士:航空空发动机振动故障智能监测
大家|王海峰:对航空空装备保障智能化发展的认识与探讨
论坛|王华茂:航天器综合测试技术及发展趋势综述
大家|李凯生:大飞机动力系统测控技术需求探讨
2021年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领域优秀论文集锦
2021年航空空优秀论文集锦及2020年航空空优秀论文集锦
2020年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优秀论文集锦
日志趋势(向上滑动)
关于中国航空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2022年年会征文的通知
关于中国航空空 TTC技术第19届年会征文的通知
关于测控技术“设备无损检测与健康监测”栏目征文的通知
关于测控技术“力与触摸技术”栏目征文的通知
《测控技术》继续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测控技术》官网“测控在线”改版升级
《测控技术》2021感谢审稿人
期刊目录(上滑)
2022年第6期
2022年第5期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12期
《国家监测与传感技术》2021年第11期专刊
2021年第10期
2021年第9期
2021年第8期
2021年第7期
2021年第6期
2021年第5期
2021年第四期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机器视觉技术2020年第8期专刊
2020年《人工智能与测试支持》第12期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