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通信机房环境标准及日常运维技巧

通信技术的发展下,通信机房作为承载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对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下是关于通信机房环境要求的几点关键要素。
首先,通信机房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其中包括电气环境、温湿度控制、防尘、防火和防鼠等方面。在电气环境中,应注重防静电和防电磁干扰。对于电气设备,应采用半导体MOS、CMOS等器件,并对静电敏感范围为25~1000V的器件采取防静电措施。例如,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工作人员需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鞋,并保持轻柔的操作,减少机房内静电的产生。
此外,温湿度对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也有较大影响。为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机房温度应控制在18℃~25℃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范围内。同时,机房内不宜安装暖气和化纤地毯,以免引起设备损坏。
防尘也是通信机房环境管理的关键。灰尘会影响电子器件的绝缘性,甚至导致电路短路。因此,应保持机房清洁,避免悬浮污染物进入。
安全保障方面,通信机房应配备专业保安人员,对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登记或使用通行卡。同时,应建立电视监控和出入机房控制系统,确保整个楼层无监视盲区,录像保存期限不少于3个月。门禁系统应采用数据库管理,确保重要区域只有授权人员方可进入。
消防保障也不容忽视。通信机房应采用防火构架及材料,配备温度烟雾感应器、防火报警探测头和灭火系统。此外,还应准备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
配套电源保障方面,电源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确保主设备不间断供电。一体化供电方案在设计时应保证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兼容性和通用性,以构建完整的动力监控网络系统
然而,我国部分通信机房在环境管理、配套设施、人员技能、应急方案和机房空间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机房环境管理,提高人员技能,完善配套设施,确保通信设备稳定运行。
总之,通信机房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需在电气环境、温湿度、防尘、安全和电源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通信设备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通信机房对环境的要求
  1.机房空气环境管理和维护
    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电气环境、温湿度、防尘、防火和防鼠等方面。
  (1)电气环境要求
    电气环境的要求主要是指防静电要求和防电磁干扰等。防静电要求通信设备内部电路采用大量的半导体MOS、CMOS等器件。由于这类器件对静电的敏感范围为25~1000V,而静电产生的静电电压往往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足以击穿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器件,因此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要接地,墙壁也应做防静电处理,机房内不可铺设化纤类地毯。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内要穿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避免穿着化纤类服装进入机房。柜门平常应关闭,工作人员在机房内搬动设备和拿取备件时动作要轻,并尽量减少在机房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以免物体间运动摩擦产生静电。
    对于长期运行但无法经常清洁的设备,专门对设备做一次清洁是很有必要的。在长期的维护工作中,有时会碰到电路板的告警,如果对该电路板重新插拔,清洁掉电路板插针周围的灰尘,电路板就会恢复正常。
  (2)温湿度要求
    电信设备尤其是交换机等设备对机房的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偏高,易使机器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还可造成元器件的击穿损坏。通信设备在长期运行工作期间,机器温度控制在18℃~25℃之间较为适宜。通信机房内不要安装暖气并尽可能避免暖气管道从机房内通过。湿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也很大。空气潮湿,易引起设备的金属部件和插接件管部件产生锈蚀,并引起电路板、插接件和布线的绝缘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电路短路。空气太干燥又容易引起静电效应,威胁通信设备的安全。一般说来,机房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范围内较为适宜。
  (3)防尘要求
    电子器件、金属接插件等部件如果积有灰尘可引起绝缘性降低和接触不良,严重时还会造成电路短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质,在这些悬浮物质中,对通信设备形成危害的污染物不计其数。污染物一旦进入机房,就会吸附在线路板上,形成人们肉眼能够发现和不能够发现的带电灰尘。随着时间的推移,线路板上吸附的灰尘越来越多,灰尘就会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上事故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维护人员不及时解决,设备维护事实上就成了被动维护。
  2.安全保障
    通信机房应有7×24小时的专业保安人员,用户进入机房时,需登记或持有通行卡方可入内。为了保证用户的托管设备安全,通信机房要具备电视监控及出入机房控制系统,达到整个楼层没有监视盲区的要求;电视墙监控系统应有专人7×24小时值守,所有录像保存3个月以上;出入机房门禁系统须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卡内保存有持卡人编号、进出区域限制及时间限制等,只有经过特殊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重要区域。
  3.消防保障
    通信机房应采用防火构架及材料,消防能力要符合电信级标准,备有多个紧急通道;机房及楼道内应装有温度烟雾感应器及防火报警探测头,在遇火情时系统自动报警,并启动惰性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此外,机房内还可另外配备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
  4.配套电源保障
    随着电源设备的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在一体化方案设计里,各种动力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一体化供电方案在统筹设计保证主设备不间断供电的同时,也应在动力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上保证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各种数据协议能良好地兼容以组成一个完整的动力监控网络系统,有效地实施互动关联控制,这无疑是对能提供多产品服务厂商的一种考验。

通信机房环境标准及日常运维技巧

二、现今通信机房的状况
  由于工程设计、建设投资、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关系,目前部分通信机房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机房环境不符合或者达不到通信机房要求,这里面可能存在建设初期的选址不合时宜,机房周边环境变化后通信机房没有积极调整等因素,对通信机房安全造成了一些隐患。
  其二,不重视相关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大部分是在通信机房建设初期根据设计完成。对于这部分设施,我们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很容易出现配套设施不能跟上通信建设扩容或超负荷运行的现象。
  其三,维护人员技能不足,培训力度不够,实际操作不够熟练。
  其四,相当一部分设备应急方案执行力不足。
  其五,考虑到投资成本,机房面积在建设完成后是很难再改变的,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让有限的机房空间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目前我们所欠缺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通信机房环境标准及日常运维技巧

通信机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