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当雷电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时,还会产生二次雷击,这种雷击虽然不伴随着直击雷的强烈电闪雷鸣,却在感应磁场中悄然发生,对电气设备和电子系统造成破坏。
为了更全面地防雷,我们需要对防雷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首先,要根据雷电防护区的划分,对建筑物或重要设备进行防雷判定,避免盲目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设备。
雷电防护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区):这一区域的物体完全暴露在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外,极易受到直接雷击,电磁场也未得到任何屏蔽衰减。
2. 直击雷防护区(LPZOB区):这一区域的物体位于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遭受大于所选滚球半径的直接雷击的可能性较小,但电磁场仍未得到屏蔽衰减。
3. 第一屏蔽保护区(LPz1区):这一区域内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已经分流,且电磁场强度得到了初步衰减。
为了进一步减小雷击电磁脉冲的影响,我们还可以设立第二屏蔽保护区LPZ2和第三屏蔽保护区LPZ3。
在防雷工程设计中,除了上述防护区的划分外,还需要考虑以下措施:
1. 完善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防雷工程中的关键,它能将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减轻雷击对建筑物的破坏。
2. 电磁屏蔽:通过电磁屏蔽,可以有效减小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干扰,降低雷击风险。
3. 避雷针、避雷器等设备的选择与安装: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避雷针、避雷器等设备,并确保其安装质量。
总之,防雷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建筑物和电气设备免受雷击之害。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特征。传统的防雷技术是在高大的建筑物楼顶或其附近,安装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目的是将强大的雷电电流,按照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这是属于防直击雷的措施,一般我们称之为外部防雷。但它并不能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免遭雷击。因为当雷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的时,还会造成二次雷击的破坏。这种二次雷击的破坏,不像直击雷那样伴随着强烈的电闪雷鸣,而是在人们看不见的感应磁场中发生的。
防雷工程要根据雷电防护区判定建筑物或者重要设备防雷,不能盲目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
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完全暴露在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外,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本区内的电磁场未得到任何屏蔽衰减,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直击雷防护区(LPZOB区):本区的各类物体处在外部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内,应很少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的直接雷击;但本区内电磁场未得到任何屏蔽衰减,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第一屏蔽保护区(LPz1,区):本区内的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已经分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小;且由于屏蔽措施,本区的电磁场强度也已得到了初步的衰减。为了进一步减小雷击电磁脉冲的影响,可设第二屏蔽保护区LPZ2:和第三屏蔽保护区LP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