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显热和潜热。当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而物质发生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则是“潜热”。例如,水在沸腾时吸收的热量就包含了显热和潜热两部分。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显热比(SHR)。显热比是指显冷量在总制冷量中所占的比例。显热比的计算公式为:显热比(SHR)=显冷量/总制冷量。空调系统的总制冷量是由调节处理潜热和显热能力的总和决定的。
再来说说能效比(EER/COP)。能效比是衡量空调性能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的电能产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热量。能效比分为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一般来说,能效比越高,空调效率就越高,越省电。
那么,如何提高空调的能效比呢?首先,我们要关注空调的安装位置。尽量将空调安装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这样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果。其次,合理调节空调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这样可以节省能源。
此外,风量和焓差也是影响空调性能的因素。风量是指室内机送风量,而焓差是指经过室内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的差。一般情况下,机房空调与舒适性空调相比,具有大风量小焓差的特点。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如果送风温度低于空气露点,容易导致送风带雾,影响空调效果。
总之,了解空调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保养空调。通过合理安装、调节温度、关注风量和焓差等因素,我们可以提高空调的能效比,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为地球节约能源,实现绿色生活。1、显热与潜热显热: 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显热”。它能使人们有明显的冷热变化感觉,通常可用温度计测量出来。(如将水从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热量,就叫显热。 潜热: 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作“潜热”。物质由低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时吸收潜热,反之则放出潜热。例如,液体沸腾时吸收的潜热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另一部分用来在膨胀过程中反抗大气压强做功。熔解热、汽化热、升华热都是潜热。潜热的量值常常用每单位质量的物质或用每摩尔物质在相变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表示。 2、显热比(SHR) 热负荷分为两部分:显热和潜热。显热的消除或增加会导致干球温度计的温度发生相应变化。潜热与空气湿度的增加或减少有关。空调系统的总制冷量为调节处理潜热和显热能力的总和。显热比为显冷量在总制冷量中所占的比例。即显热比(SHR)=显冷量/总制冷量 3、能效比(EER/COP) 空调好不好,关键看"能效"。现在空调市场上"能效比"呼声高涨,那么,什么是空调的"能效比"?能效比就是一台空调用一千瓦的电能产生多少千瓦的制冷/热量。分为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 例如,一台空调的制冷量是4800W,制冷功率是1860W,制冷能效比(EER)是:4800/1860≈2.6;制热量5500W,制热功率是1800W,制热能效比COP(辅助加热不开)是:5500/1800≈3.1。显然,能效比越大,空调效率就越高,空调也就越省电。从学术上说,能效比是一个相对值,它随空调运行的具体条件而变化。一般地说,环境温度越高,空调的能效比就越低。但从产品标准上说,能效比又是一个绝对值。 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空调平均能效比较低,仅为2.6。中国空调去年产量3165万台,已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据估计,去年全球所销售的空调,能效比低于2.8的约4000万台中有3 000万台以上是中国生产的。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空调,平均每销售100台,仅有3台能效比可以达到3.0。美国现行的空调能效标准颁发于2000年。根据该标准,输出功率介于2300W到4100W,即小1匹到1.5匹的空调,能效比达2.8即为合格品;能效比达3.2即达到能源之星标准;而能效比低于2.8,不准在美国市场销售。欧洲的能效标准,空调能效水平分为A、B、C、D、E、F、G共7个级别。其中A级最高,能效比为3. 2以上;D级居中,介于2.8~2.6之间;E 级以下属于低能效空调。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空调处于欧洲E级水平。而在日本国内的空调器的能效比现在一般都在4.0~5.0左右。 目前,我国家用空调年耗电量已逾400亿千瓦时,即使只将现有空调的能效比提高10%,全国每年至少也可节省37亿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城镇居民全年的用电量。提高空调能效比的任务迫在眉睫。即将出台的空调能效国家标准,空调将按能效等级分为五级,一级为最高标准,能效指标3.4,五级为最低标准,能效指标2.6。以1.5匹壁挂式空调为例,其每小时最高耗电量不能超过1.35千瓦时,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在这种情势下,空调行业将面临洗牌。 简单归纳如下: (1) 空调器的能效比,就是名义制冷量(制热量)与运行功率之比,即EER和COP。 (2) EER是空调器的制冷性能系数,也称能效比,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冷量。 (3) COP是空调器的制热性能系数,表示空调器的单位功率制热量。 (4) 数学表达式为:EER=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COP=制热量/制热消耗功率 (5) EER和COP越高,空调器能耗越小,性能比越高。 4、风量与焓差 风量指室内机送风量,焓差指经过室内机蒸发器前后的空气焓值的差。 机房空调与一般的舒适性空调相比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大风量小焓差。 一般情况下,表冷器处理空气的焓差大,也就是送回风温差增大,即出风温度越低,对于要求温湿度精度比较高的房间,送回风温差过大,会导致温湿度控制精度的下降。在空气湿度比较大的环境,送风温度若低于空气露点,易使送风带雾(空气中水汽凝结)这些都是不利影响。当然焓差增大也有利于减少系统的风机、表冷器配置,节约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