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避雷及接地系统安装指南

为了确保室内设备与人员的安全,室外天馈线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接地措施对于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计划安装地点,一个好的接地线至关重要。通常,地线杆应深入地下约两米,确保稳固。若遇到岩石地形,需特别注意地线杆需插入松土中;而在沙土地,地线杆则要确保与含水量高的土壤充分接触,以确保接地效果。
在雷电防护方面,有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两种方式。外部避雷系统主要包括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建筑物免受火灾事故,同时防止人员遭受雷击伤害。而内部避雷系统则专注于防止雷电和其他过电压侵入设备,从而避免设备损坏。
从电磁兼容(EMC)的角度来看,一个待保护的区域可以分为不同级别的保护区。最外层是0级,即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随着距离增加,危险程度逐渐降低。过电压主要通过沿线串入,保护区的界面由外部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和金属管道等屏蔽层形成,电气通道和金属管道通过这些界面进行连接。
为了实现有效的保护,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级保护。对于电源系统,分为I、II、III、IV级,以降低过电压至设备可承受的水平;对于信息系统,则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设定,而精细保护则需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选择。
防雷器的作用是在雷击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将被保护线路连接到等电位系统中,使设备端口达到等电位,同时将因雷击产生的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设备端口的电位差,从而保护设备。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破坏性电位差,等电位连接是至关重要的。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需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需要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确保各局部等电位连接棒相互连接。
对于设备或系统,必须在各进出线缆安装相应的避雷/过压保护器。一旦线缆上感应到过电压或直接遭受雷击,避雷/过压保护器会迅速发挥作用,使设备各端口电压达到相等水平(等电位),从而保护设备免遭损坏。
总之,良好的接地措施和雷电防护系统能有效保护室内设备与人员安全,确保天馈线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设计和实施这些措施时,必须考虑到环境、地形和设备特点,以确保最佳的防护效果。接地对于保护室内设备和人员安全,确保室外天馈线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计划安装地点安装一个好的接地线,地线杆应插入地下两米左右。如果是岩石地形,就要确保地线杆插入松土中;在沙土地,地线杆要确保与含水物充分接触。

  避雷有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

 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引下线和接地系统的外部避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火灾事故及防止人员免受雷击伤害。

  而内部避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和其他形式的过电压侵入设备中造成损坏,这是外部避雷系统无法保证的,为了实现内部避雷,进出各保护区的电缆,金属管道等都要连接避雷及过压保护器,并实行等电位连接。

  一个欲保护的区域,从 EMC (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由外到内可分为几级保护区,最外层是 0 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过压主要是沿线串入的,保护区的界面通过外部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电气通道以及金属管道则经过这些界面。

  从 0 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级保护,对于电源系统,分为 I 、 II 、 III 、 IV 级,从而将过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对于信息系统,则分为粗保护和精细保护,粗保护量级根据所属保护区的级别,而精细保护则要根据电子设备的敏感度来进行选择,从理论上讲,雷电流约有 50% 是直接流入大地,还有 50% 将平均流入各电气通道(如电源线、信号线的金属管道等)。

  防雷器的作用,就是在最短时间(纳秒级)内将被保护线路连入等电位系统中,使设备各端口等电位,同时释放电路上因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泄放到大地,降低设各端口的电位差,从而保护电路上用户的设备。

  为了彻底消除雷电引起的毁坏性的电位差,就特别需要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信号线、金属管道等都要通过过压保护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各个内层保护区的界面处同样要依次进行局部等电位连接,各个局部等电位连接棒相互连接。

  对于设备(或系统),必须在各进出线缆安装相应的避雷 / 过压保护器,一旦线缆上感应过电压(或遭直接雷击),由于避雷 / 过压保护器的作用,设备(或系统)的各端口电压大致达到相等水平(即等电位),从而保护设备(或系统)免遭损坏

避雷及接地系统安装指南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