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速部署与缩短工期**:模块化机房的设计简化了安装过程,机柜出厂前已预装,只需连接电源和固定机柜即可使用。微模块数据中心在规划设计阶段便可根据目标合理配置系统结构,实现批量生产,大幅提高交付速度。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可缩短至2-3个月,远低于传统数据中心的7-8个月。
2. **方便扩建和分期建设**:模块化机房的微模块架构允许逐步增加数据中心数量,从而实现分阶段建设。大型数据中心中的IT空间分配处于最佳状态,且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了数据中心使用寿命期间的成本。
3. **稳定可靠与绿色节能**: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和高度集成化设计,确保系统稳定。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N、N1、2N等电源备份方案,满足TIA-942的最高Tier4级别。此外,通过水冷系统和自然冷却系统的结合,微型数据中心的PUE可降低至1.5以下,实现绿色节能。
4. **智能管理和高效运营**:智能管理系统有助于客户节能降耗,实现数据机房多层次、精细化的能耗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输出节能优化方案,建设绿色数据机房。此外,智能管理系统还能帮助用户制定资产维护计划,实现主动预警和动态调整维护计划,构建最佳资产管理功能。
5. **解决传统数据中心问题**: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数据中心面临诸多挑战,如建设周期长、可扩展性差、高能耗和机房运维难度大等问题。模块化数据中心作为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能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工作效率,控制投资成本,并解决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总之,模块化机房以其高效的制冷能力、快速部署、方便扩建、稳定可靠、绿色节能和智能管理等特点,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首选方案。在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中,模块化机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模块化机房比普通机房相对好一些,不过机房的实际性需求才是重点,在选择上应考虑本身现场实际需求,不要造成功能多余浪费或功能不齐全情况,对于机房当中采取的UPS电源设备来说,同样也是,不间断电源在机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个大家都知道,对于ups电源是可以直接咨询我们优比施厂家,厂家直接对接终端更放心。
模块化计算机房:
模块化机房与传统机房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制冷功率来冷却设备。由于采用封闭式冷通道模式,冷空气与热空气隔绝,整体提高了制冷效率;IT与IT机柜间隔并排放置,利用空调的水平送风将冷空气直接吹向机柜,满足其散热要求,降低能耗30%以上,为客户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其次,模块化机房可以快速部署。由于机柜出厂前已预装,只需连接外接电源、固定机柜等简单操作即可使用。
1.快速部署,缩短工期
微模块数据中心加快规划设计,可根据设计目标合理配置系统结构,可实现微模块批量生产中的现货供应,从而提高交付速度;标准化的连接方式可以减少现场配置和连接的工作量,加快安装速度;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可以大大缩短。传统数据中心的实施阶段需要7-8个月,微模块的建设可以缩短到2-3个月。
2.方便扩建和分期建设
有了微模块架构,可以逐步增加数据中心的数量,从而可以根据需求分阶段搭建一个微模块到几十个微模块。大型数据中心中任何规模的IT空间分配都处于最佳状态。模块化微型数据中心方案显着降低了数据中心使用寿命期间的成本。
3.标准模块,稳定可靠
模块化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高度集成化设计,使整个系统高度稳定。同时,微模块数据中心可根据客户需求在电源备份方案上提供N、N1、2N等配置方案,以满足TIA-942的最高Tier4级别。
4.绿色节能
数据中心在其使用寿命期间的电力成本是总拥有成本中最大的项目。与传统机房相比,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冷却效率提高了12%以上。通过水冷系统和自然冷却系统的结合,微型数据中心的PUE可以降低到1.5以下。
5.智能管理和高效运营
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客户节能降耗,实现数据机房多层次、精细化的能耗管理,通过各种报表准确定位额外的能量损耗点。基于大数据分析,输出节能优化方案,建设绿色数据机房。最好的资产管理就是对全网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实现资产信息的闭环管理,保证数据的及时刷新和及时管理。
同时帮助用户制定资产维护计划,帮助客户在维护计划中实现主动预警,动态调整维护计划,根据当前实际情况输出优化方案,构建最佳资产管理功能。模块化数据中心集成了供配电系统、机柜系统、制冷子系统、综合布线和智能管理系统等。
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的快速发展,IT密度和能耗的突然增加使得传统数据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满足未来云计算和虚拟化的需求,有效提高数据中心的工作效率,控制投资成本,是新一代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以下是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两种解决方案。
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1.建设周期长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通常将数据中心的基本建设周期分为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整个建设周期约为400天。
2.可扩展性差
可伸缩性对于适应性非常重要。基于对未来业务需求的分析,根据最坏情况规划系统容量。但他们无法预见3到4年后的情况,导致过度建设。
3.高能耗
电力损耗巨大的数据中心运行需要大量电力。传统建筑没有很好地考虑能耗、制冷和气流管理等问题。很多数据中心的PUE(PoweruseEfficiencyIndex)较高,使用的是常规意义上可靠性较高的环境用电设备,但这些设备往往效率不高,数据中心的PUE在2.0以上甚至更高。
这意味着数据中心使用的能源约有一半消耗在IT负载上,另一半消耗在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上,包括电源设备、冷却设备和照明设施。
4.机房运维难度大。
IT运维面临诸多问题,陷入服务质量差的困境:运维粗放、资源账户不清;再加上运维人员的交替,运维人员并不了解所有IT资源,更谈不上管理;缺乏统一的服务接口,故障响应和故障处理跟踪混乱;系统运维的优化需要IT人员积累大量数据和报表后再下结论,但日常IT运维管理很难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