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外部防雷是整个防雷体系的基础。这通常涉及在建筑物的屋顶或其附近安装避雷针。避雷针如同建筑物顶端的保护伞,当雷电击中时,它会引导电流安全地流向地面,从而避免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本身。
然而,仅仅依靠外部防雷是不够的。雷电电流在泄放入地时,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这可能会在建筑物的内部引发二次雷击,也就是所谓的感应雷。这种雷击不像直接击中建筑物的直击雷那样显而易见,但它对电气和电子系统的破坏力同样不容小觑。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防雷体系。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拦截直击雷**:除了避雷针外,还可以采用滚球法来确定避雷针的高度,或者安装多根避雷针,以确保所有重要区域都得到保护。
2. **屏蔽**:屏蔽技术是防止电磁干扰的基本手段。通过限制内部电磁能量外泄,以及降低外部电磁辐射能量进入被保护空间,屏蔽技术能够有效保护电气和电子设备。
3. **等电位连接**:对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导体、管道、电缆进行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处理,可以防止雷电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
4. **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吸收或分散过量的电流,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免受雷击影响。
此外,为了确保防雷系统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下是一些检查和维护的要点:
- 定期检查避雷针的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 - 定期检查建筑物内的接地系统,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 定期测试屏蔽材料和电涌保护器的性能,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
总之,一个有效的防雷系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并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的特征。传统的防雷技术是在高大的建筑物楼顶或其附近,安装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目的是将强大的雷电电流,按照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这是属于防直击雷的措施,一般我们称之为外部防雷。但它并不能保护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免遭雷击。因为当雷电流快速泄放到大地的时,还会造成二次雷击的破坏。这种二次雷击的破坏,不像直击雷那样伴随着强烈的电闪雷鸣,而是在人们看不见的感应磁场中发生的。
由于雷电波的侵袭是无孔不入的,因此系统的综合防雷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包括对直击雷和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外部防护外,还应有内部防护。
综合性系统防雷工程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拦截直击雷。作为拦截雷电的接闪器―避雷针,其保护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制的。在防雷工程设计时,对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要通过滚球法计算来确定设置避雷针的高度,或采用多根避雷针来覆盖被保护的建筑物。
第二,屏蔽是防止任何形式电磁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屏蔽的目的,一是限制某一区域内部的电磁能量向外传播,二是防止或降低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
再有就是等电位连接。具体地讲,就是对进入建筑物的所有金属导体、管道、电缆的外屏蔽层,都做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目的。
还有就是电涌保护器。总之,对于具备各类电子系统的现代建筑物大楼防雷工程,是一项多种技术措施综合运用的系统工程。因此,对于现代建筑物大楼的防雷工程,必须全面综合考虑,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地防止雷击对现代电子系统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