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建筑防雷设计审查关键点解析

建筑图纸审查是防雷主管机构的基本工作之一。本文将围绕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提出一些实施措施和设计要点。
首先,审查过程中需确定建筑物的用途,了解其内外结构、周围地理环境以及电气、电子信息设备的设置情况。此外,还需查阅设计部门对建筑物现场雷电电磁环境的评估分析材料,依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其次,审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防雷分类: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分类包括三类,分别由建筑物的重要性、实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等因素决定。其中,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N。
2. 防直击雷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避雷针保护范围、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布局。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可参照滚球法,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滚球半径。在确定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布局时,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 屏蔽及防雷区的划分: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划分防雷分区有助于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确定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以及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的方式。
4. 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主要包括电源、信号过电压保护措施。针对不同建筑物,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5. 高层建筑防侧击雷:对于高层建筑,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侧击雷。可根据《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外立面安装防侧击雷装置。
6. 建筑接地方式: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确保建筑物接地良好。
7. 等电位处理:针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应进行等电位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在审查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审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确保审查质量。
2. 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3. 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了解设计意图,确保审查效果。
总之,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严格审查,可以确保建筑物防雷设计符合规范要求,为建筑物及其内部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摘 要】 建筑图纸审查是防雷主管机构的一项基本业务,本文将从建筑防雷设计图纸审查的角度提出几点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应当注意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防雷类别 接地装置 等电位 雷电波侵入 

建筑防雷设计审查关键点解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筑物内越来越多的装备了各种信息化的电子、电气设备,由于这些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这也是如今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导致损失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因此对建筑物合理的防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对防雷主管机构的防雷设计图纸审查工作提出一个审查流程,并对审查中的几个问题做简单分析。

一、首先需确定建筑物的用途,了解建筑物的内外结构、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各部位的电气、电子信息设备设置情况。查阅设计部门对建筑物现场雷电电磁环境的评估分析材料。
根据建筑物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评估材料中的N、Nc值确定建筑物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N为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Nc为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
N≤ Nc ,可以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N > Nc ,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二、根据第一条各个方面内容,确定的本建筑的设计审查概要,确定设计要点。下面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设计条款。
1、建筑防雷分类的确定;
2、防直击雷保护措施;
3、屏蔽及防雷区的划分(防雷击电磁脉冲);
4、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5、电源、信号过电压保护措施;
6、高层建筑防侧击雷;
7、建筑的接地方式;
8、等电位处理情况。
三、根据各设计要点确定具体的设计审查方案
(一)、建筑物防雷分类的确定
在确认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后,首先是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中,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重要性、实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定性外,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N (N值地计算见《规范》附录一)。
现在不少从事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确定防雷分类仍在参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将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分为三级;现在对于建筑防雷设计应以《规范》为准,将其划分为三类。
(二)、直击雷防护措施
1、避雷针保护范围问题
我国现行通用的计算方法是滚球法,其中一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30米,二类为45米,三类60米。
1)、建筑物高度超过各类防雷设计滚球半径时,就需要在各自的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设置均压环,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法拉第笼。
2)、在建筑物屋顶的避雷针,由于楼顶的尺寸限制不可能象地面一样无限延伸,可能造成滚球并未被避雷针和楼顶撑起的现象。
因此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要从建筑物的实际出发,按照滚球法计算采用图例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避雷设施的高度和安装位置。
现在不少智能建筑为了美观都设计带有装饰性能的优化避雷针,其保护范围的计算与普通避雷针不同,要根据其产品的具体设计安装参数来做工程设计
2、避雷带、避雷网等接闪器的布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设计,不同类别的建筑物,屋顶防雷网格的尺寸有不同的要求:一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5m×5m或6m×4m;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10m×10m或12m×8m;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大于20m×20m或24m×16m。
(三)、屏蔽及防雷区的划分(防雷击电磁脉冲):
199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筑物防雷分委会(IEC/TC-81)在《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标准中提出了防雷保护区(LPZ)的概念。根据国家标准《规范》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防御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理想防雷设计方案是笼式避雷网,它利用的是法拉第笼原理。建筑物的金属结构遍及各处,不用很多钢材就可很容易连接起来形成法拉第笼,从而使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得到很好的屏蔽。屏蔽做得好,不仅能防御空间电磁波的辐射,而且还可使建筑物内部的分流和均压达到最佳效果。这里要说明,屏蔽的做法应根据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要求决定。由于设备的性质不同,因此,有的要求仅对设备本身做屏蔽,有的要求在设备与设备之间做屏蔽,还有的要求在机房做屏蔽。设计人员可以按照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多少、繁简、重要程度、摆放位置及进出管线的具体情况自行划分防雷区以取得良好的屏蔽、等电位和接地效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汇鑫科服|一站式ICT服务商 » 建筑防雷设计审查关键点解析

防雷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