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得了解“传导干扰”。它指的是沿导体传播的、不希望出现的电磁能量,通常以电压和/或电流水平来衡量。这种干扰可能来源于电源线、信号线等,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接下来是“电磁发射”,它指的是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电磁发射是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过强的电磁发射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无线通信、广播等都是电磁辐射的例子。
“电磁干扰”指的是电磁干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电磁干扰可能来源于内部或外部,包括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
“电磁屏蔽”是一种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措施。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以防止电磁干扰。
“电磁骚扰”是指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耦合”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或系统间,可进行一电路(系统)到另一电路(系统)功率或信号转换的效应。耦合分为电感耦合、电容耦合和电阻耦合。
“系统间电磁兼容性”指的是一个给定系统与其工作的电磁环境或其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它是评价一个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电磁兼容要求的重要指标。
“系统内电磁间兼容性”则是指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不因其他部分的电磁干扰而使自身功能明显下降,同时也不对其他部分造成电磁干扰的一种状况。
在电磁兼容性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误码率”、“电磁兼容裕度”等术语。误码率是指在给定时间内,误码数与所传递码的总数之比。电磁兼容裕度则是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性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总之,电磁兼容性是保障电子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了解这些相关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电磁干扰,提升电子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3.与电磁兼容有关的术语
(1)传导干扰
沿导体传播的不希望出现的电磁能量,通常定义为电压和/或电流水平。
(2)电磁发射
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3)电磁辐射
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4)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5)电磁干扰安全裕度
敏感度门限与出现在关键测试点或信号新上的干扰电平之比值。
(6)电磁环境
存在于一个给定场所的电磁现象的总和。
(7)电磁环境效应
电磁环境对电子或电气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工作性能的影响,包括所有电磁学科:
①电磁兼容;②电磁干扰;③电磁易损性;④电磁脉冲;⑤电子系统抗干扰对策;⑥电磁辐射对军火及易挥发物的危害。
(8)电磁兼容性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9)电磁兼容裕度
装置、设备或系统的抗扰性限值与电磁兼容电平之间的差值。
(10)电磁屏蔽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11)电磁骚扰
任何可能引起的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
(12)电磁噪声
一种明显不传送信息的时变电磁现象,它有可能与有用信号叠加或组合。
(13)电感耦合
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间借助电路间互感而形成的耦合。注:电感耦合这一术语通常指互感所形成的耦合,而直接电感耦合这一术语指各电路共同的自感所形成的耦合。
(14)电容耦合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间借助电路间电容的耦合。
(15)电阻耦合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间借助电路间电阻的耦合。
(16)辐射干扰
通过空间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干扰。
(17)干扰
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其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电子设备的接受产生的影响,其表现为性能下降、误动火信息丢失,严重时出现设备损坏,如不存在这种无用能量则此后果可以避免。
(18)干扰抑制
消弱或消除电磁干扰的措施。
(19)耦合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或系统间,可进行一电路(系统)到另一电路(系统)功率或信号转换的效应。
(20)系统间电磁兼容性
一个给定系统与其工作的电磁环境或其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
(21)系统内电磁间兼容性
系统中的某些部分不因其他部分的电磁干扰而使自身功能明显下降,同时也不对其他部分造成电磁干扰的一种状况。
(22)误码率
在给定时间内,误码数与所传递码的总数之比。
(23)直接耦合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路间借助电路共同的自感、电容、电阻或三者集合而成的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