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LPZ0A区是直击雷作用区。这个区域位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之外,意味着任何位于此区域的物体都有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并可能承载所有雷电流。此外,这个区域内的物体都暴露在雷电电磁场的最强点,因此对雷电的感应也最为强烈。
接着是LPZ0B区,也就是感应雷主作用区。这个区域位于避雷针系统保护区内,但并没有进行空间电磁屏蔽。因此,雷电产生的电磁场并未衰减,这意味着任何在这个区域内的可导电物体都可能感应到较强的雷电流。
然后是LPZ1区,即建筑物屏蔽区。在这个区域内,物体不会受到直击雷的影响,流经各导体的雷电流相比LPZ0B区有所减小。此外,本区域内的电磁场也可能因为建筑物的屏蔽措施而有所衰减。
最后是LPZ2区,即房间屏蔽区。对于计算机主机房等敏感区域,需要采取屏蔽措施以进一步降低空间电磁场的干扰。当金属导线如电源线、信号线穿越不同的保护分区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从而威胁室内设备的安全。因此,必须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来保护设备。在不同的保护分区,所采用的防雷器级别也会有所不同,并且需要进行等电位处理以确保电气安全。
在防雷保护的实施过程中,除了物理屏障如避雷针和屏蔽措施外,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内部保护。例如,通过使用滤波器、浪涌保护器和接地系统来减少设备遭受雷击的风险。此外,对于重要设施,还可以考虑使用专用避雷针和额外的屏蔽层来增强防护效果。
总之,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不同保护区域的划分、物理防护措施以及设备内部的保护策略。只有全面、细致地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 根据IEC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标准,系统的防雷保护区分为四个区域,各区交界处应作相应的防雷处理。各区划分如下:
LPZ0A区:直击雷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以外的区域,由于本区内所有物体均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并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另外本区能所有物体均处于雷电电磁场最强处,故对于雷电的感应最强。
LPZ0B区:感应雷主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内,但未经空间电磁屏蔽,雷电作用电磁场并不衰减,处于此空间的所用可导电物体均可感应较强雷电流的区域。
LPZ1区:建筑物屏蔽区,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击雷,流往各导体的雷电流比0B区进一步减小,本区内电磁场也可能会衰减,取决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
LPZ2区:房间屏蔽区,对于计算机主机房所处空间,应采用屏蔽措施,以进一步减小空间电磁场的干扰。当金属导线(电源线、信号线等)穿越不同的保护分区时,因电磁感应的作用,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影响室内设备的安全。因此,需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对设备进行保护。在不同的保护分区,所采用的防雷器级别是不同的。同时,需要作相应的等电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