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面临着网络带宽不足和营收降低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向产业链上游转型。他们可能将低附加值的末端环节,如OTT或虚商业务,交由IT企业来承担,或者至少将基础设施分离,开放给全社会。
以单波100G为主的光传输网络为例,一根光纤就可以传输高达6400个GE。回顾SDH时代,最典型的10G光纤仅能提供4032个E1。现在的GE可以看作是SDH时代的E1,成为最合理的基本业务单元。OTN技术不仅适应了当前以视频业务为主的流量分布特征,还满足了未来5G对低时延大带宽的需求。
然而,光传输网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谱”的指导。首先,运营商对带宽资源的使用情况缺乏实时台账,传统网管只能看到物理设备和已消耗的资源。其次,业务发放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头疼,长途专线的发放时间从一周到几个月不等,这使得企业在面对传输的低时延大带宽特性时,难以将其纳入计划。
虽然我们都期待SDN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光传输网向SDN演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光传输网本身就是一个业务与控制分离的系统,而传输SDN的实现往往是在ASON或PCE原有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添加SDN协议,期望构建类似IP网络的自治化调度体系。但这种实现方式忽视了传输网的稀缺性和高可用性需求。
在短期内,可管可控、可视化的运维过程将仍然是基本诉求。因此,我们需要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找一种既能满足传输网络特性,又能实现高效管理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网络发展带来的挑战。
主流传输设备的容量已经由单波10G发展到单波100G,未来10年,除了一些短距场景可以使用单波200G或400G,传输技术难以再获得重大突破。网络成本难以进一步下降。运营商受到网络带宽不足和营收降低的双向挤压,迫切需要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转移,而将低附加值的末端环节以OTT或者虚商的方式让渡给IT企业,或者至少将基础设施剥离出来,开放给全社会。
图 1 运营商顺应时势,向上游转移
在单波100G为主的光传输网中,单根光纤可以传输6400个GE。回想SDH主导的时代,最典型的10G光纤可以提供4032个E1。所以现在的GE基本可以等同于SDH时代的E1,是最合理的基本业务单元。OTN技术既适应当前视频业务为主的流量分布特征,也切合未来5G的低时延大带宽要求。
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光传输网没“谱”。首先是带宽资源没谱,对于网络还可以完成多少GE调度,运营商缺少实时的台账,传统网管只能看到物理设备和已经消耗的资源。接下来是业务发放没谱,长途专线的发放时间从一周到几个月不等,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企业虽然眼热传输的低时延大带宽特性,却难以将传输专线纳入自己的计划考虑之中。
我们都相信SDN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光传输网如何向SDN演进,却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光传输网天生就是业务与控制分离的,传输SDN的实现都是在ASON或者PCE的原有路由算法上包裹SDN协议,希望建立一种类似IP网络的自治化调度体系。这种实现忽视了传输网的稀缺性和高可用性要求。可管可控,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有说服力的运维过程,这一基本诉求在短期内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