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计算RJ-45接头和信息模块的需求量。公式如下: - RJ-45头的需求量:m = n * 4 + n * 4 * 15% -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 = n + n * 3%
其中,m表示总需求量,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n * 4 * 15%表示留有的富余量,以应对可能的损耗和故障。而n * 3%则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网络升级。
接下来,我们要计算每层楼的用线量。公式如下: - 每层楼用线量:C = [0.55 * (L + S) + 6] * n -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 0.55:备用系数 - 6:端接容差
这个公式考虑了备用系数和端接容差,以确保在施工和未来的维护过程中不会出现线缆不足的情况。
在选择线槽时,我们要注意线槽的截面积。一般来说,线槽的截面积应该是水平线缆面积的3倍。这样可以确保线缆在布线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避免拥挤和损坏。
此外,在设计布线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线缆长度:计算最长线距和最短线距的平均值,然后乘以信息点数量,再加上10%的冗余量,以应对可能的损耗和故障。 2. 线缆数量:根据工作区和服务需求,计算所需的线缆数量。通常,每个服务需要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3. 电缆箱数:根据线缆长度和总长度,计算所需的电缆箱数。一般来说,每箱线缆长度为305米。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线缆的布放合理,避免出现交叉和缠绕。 - 在布线过程中,尽量减少线缆的弯曲半径,以免影响传输性能。 - 在线缆端接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接头牢固可靠。
总之,在网络布线系统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需求、预留富余、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规范,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余
信息模块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块的总需求量
n:表示信息点的总量
n*3%:表示富余量
每层楼用线量:C=[0.55*(L+S)+6]*n
L: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管理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总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在选择线槽时,线槽的截面积=水平线缆面积×3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的数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话,宁可多备点,不要事后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