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的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安排,更是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结果。在设计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设备的摆放位置,确保空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比如,在安装专用空调、墙面设计等基础建设完成后,我们要提前规划机柜和网络设备的摆放。可以通过量尺寸,实地测量,确保摆放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来可能需要扩展机柜,就应该在布线时就考虑到,将布线信息点打在配线架上,以便将来设备搬迁和跳线安装,网络能够顺利投入使用。
2. 综合布线,细节决定成败
为了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新机房的布线和配线系统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规划初期就做好准备工作,并和电信部门协调光纤接入,确保线路畅通无阻。此外,提供一份详细的新机房综合布线点位对照表,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3. 物理环境,保障运行
一个优良的物理环境是保证网络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它要求机房场地封闭,具备防火、防盗、防静电等功能。同时,温度、湿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机房温度应控制在15-23℃之间,湿度控制在45-55%之间。此外,雷击避免、防尘、避光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在维护方面,保持温度控制、电源和线路的日常维护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细节。
4. 网络结构,优化升级
在规划新的机房时,是继续沿用现有拓扑结构,还是重新设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新系统与旧系统的对应关系,确保网络结构既适应了新机房的需求,又兼顾了现有系统的稳定性。
总之,机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布局、布线、环境、网络等多个方面。只有在每个细节上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一个稳定、高效、安全的新机房。
1、确认设备的布局
新机房的基本设计(如:墙面的设计、专用空调的安装等)完成后,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各个机柜、各个网络设备的摆放位置。可以事先量好机器的具体尺寸,之后到现场规划机器的具体摆放位置,力争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机房的有效空间。此处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需要扩展机柜,则提前将综合布线的数据信息点打在配线架上,这样,等把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迁过来,安装好跳线,则网络就可以正常使用。
2、设计综合布线
为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我们应该提前设计新机房的综合布线、配线系统等准备工作,并和电信部门协调光纤接入,保证搬迁之前对外线路的畅通,确保不因线路问题影响搬迁的进度。
提供新机房的综合布线点位对照表。
3、设置正确的物理环境
正确的物理环境应该对场地的封闭、防火、防盗、防静电、适当的通风、温度的控制以及电源的安全等提供符合网络设备要求的安全保证,具体包括如下:
- 电力控制
- 温度控制:机房温度控制在15-23º C以内。如果可能,最好配备温度感应器进行监测。
- 湿度控制:机房内湿度一般应当控制在45-55%之间。
- 火险控制
- 雷击避免
- 防尘
- 避光
- 空间控制
这里遵循的原则是:利用空间、努力保持温控、保持电源和KVM等线路的日常维护等综合考虑。曾有人计算过,得出以“机体距离墙面12cm左右为宜”的结论,这里列举出来,供我们参考。
4、设计合理的网络结构
考虑新的机房时继续沿用现在的拓扑结构、还是重新设计,设计时考虑和旧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