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35-66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支持 » 博文资讯 »

建筑物防雷等级分类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建筑物,但你是否知道,这些建筑物在防雷方面有着严格的分类呢?根据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主要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这类建筑物主要是指那些在特定情况下,防雷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 2.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 3.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 4.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6.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这类建筑物主要是指那些在一般情况下,防雷要求相对较低的建筑物。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3. 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米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4.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且小于或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 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且小于或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6. 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米的建筑物。 7. 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8.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米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米及以上的烟囱、水塔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总之,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设计、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防雷性能。同时,我们也要增强防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根据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规定,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其分类应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措施

建筑物防雷等级分类解析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

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讯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国际港口客运站。

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6.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省级及以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且小于或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且小于或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6.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7.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限时免费】一键获取网络规划系统模板+传输架构设计+连通性评估方案

防雷分类相关文章

服务电话:
400-035-6699
企服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