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1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光纤改变世界——纪念光纤发明50周年大会”。会上,专家指出光纤技术对信息社会的核心作用,中国光纤产业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工信部科技委副主任韦乐平强调超低损耗光纤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光纤厂商在超低损耗光纤上的缺位影响未来网络发展。同时,韦乐平提出加强光器件和光芯片研发的紧迫性,强调政府在政策和技术支持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无人驾驶应用市场,导致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光通信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光模块封装。封装技术不断发展,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包括速率、传输距离、输出功率等。主要封装类型有SFP、XFP、SFP+、QSFP+等。激光锡膏焊作为成熟的焊接技术,因其牢固、变形小、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光模块封装的关键技术。
5G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光器件需求的提升,特别是对光器件散热的要求。散热设计对于维持光器件性能至关重要,因为热量积累会影响器件寿命和可靠性。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在热传导中,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是关键因素。热对流分为自然和强制对流,而热辐射则依赖于物体的温度和发射率。光器件内部的热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器件布局、壳体导热系数、接触热阻等因素,以确保高效散热。
5G时代,光器件需满足体积小、集成度高、速率高、功耗低等要求。散热成为关键,涉及热设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础知识。通过热仿真分析,优化结构设计,提升散热性能,以应对光器件在5G网络中的挑战。
近年来,光模块封装技术快速发展,从外形、性能等方面不断更新换代。SFP、XFP、SFP+等光模块广泛应用于高速网络,其中SFP+已成为10G市场主流。光模块焊接技术,如激光锡膏焊,提供高精度、快速、稳定的焊接方案,助力光模块行业封装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