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状态,指网络中各个节点(路由器)对其直接相邻的链路的状态信息的掌握。这些状态信息包括链路的有效性、可用带宽、延迟、丢包率等。链路状态是构建动态路由协议的基础,如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和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在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每个路由器首先构建一张包含所有网络节点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它使用一种称为链路状态通告(LSA)的机制,将自身的链路状态信息广播到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接收到LSA后,更新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并重新计算到达每个目标的最短路径。
链路状态信息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链路的标识符,如接口的IP地址或接口编号;
- 链路的状态,如up或down;
- 链路的度量值,即路由选择算法用来计算最短路径的数值;
- 路由器的序列号和校验和,用于验证链路状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通过链路状态信息,网络中的路由器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到达任何网络节点的最佳路径,实现网络的动态路由。这种方式在处理大规模、复杂网络时表现出色,因为每个路由器只需知道自己的直接邻居状态,而不需要知道整个网络的全局视图。
距离向量路由选择是路由协议使用的一种算法,用于发现网络上的路由,主要算法为Bellman-Ford。该算法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完整的路由表至邻居,但可能产生环路。RIP、IGRP和RTMP等协议使用此方法。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相比,链路状态路由选择需要更强处理能力,提供更多控制和更快响应变化,OSPF是其常用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帮助自动创建路由表,适应网络拓扑变化。距离向量路由选择中,路由器交换包括方...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是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决策路由。与RIP不同,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通告网络接口状态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生成最短路径树,构造路由表。OSPF支持分层路由,可将大型网络分割成多个区域,减少LSA报文数量,提高SPF计算速度。主干区域负责汇总非主干区域路由信息。OSPF定义了四种路由器:内部路由器、主干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和自治域系统边界路由器。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