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是一种网络互连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用于描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如何进行互连和数据交换。该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负责特定的功能。
1. 物理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定义传输介质的电气、机械和功能特性。
2.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
3. 网络层:负责在多个网络之间选择路由,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数据完整性,包括TCP和UDP协议。
5.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协调数据交换过程中的同步。
6. 表示层:处理数据表示和转换,包括数据加密、压缩和格式转换。
7.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OSI模型为网络互连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网络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TCP/IP协议族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其层次结构与OSI模型有所不同,但在功能上基本对应。
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模型是I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旨在实现系统互连。OSI包含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定义了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流量控制、路由选择、端到端服务、进程通信、数据表示变换及应用访问。数据传输过程涉及层层封装和解析。OSI模型提供标准化框架,确保遵守协议的系统可互连,但非具体实现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