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简称机房,是存放和运行电子信息系统的专用场所。其主要功能是保障信息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机房环境要求严格,包括温度、湿度、防尘、防电磁干扰等。
机房设计需考虑以下要素:
1. 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是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核心。
2. 电源系统:确保机房内设备稳定供电,通常采用双回路供电、UPS不间断电源等。
3. 空调系统:维持机房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 消防系统:采用气体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等,预防火灾发生。
5. 安全系统:安装门禁、监控、报警等设施,保障机房安全。
6. 布线系统:合理布设网络、电源、接地等线路,确保信息传输顺畅。
机房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 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等。机房管理应遵循安全、可靠、高效的原则,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信息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规范,包括选址、建筑结构、空调系统、电力供应、安全防护、布线系统和运维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计算机机房建设的要点。
电子信息系统由计算机、通信设备等构成,具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功能。机房分级分为A、B、C三级,需满足不同等级的性能要求。机房位置选择需考虑电力、交通、通信等因素,远离污染源。机房组成包括辅助区、设备布置等,需满足管理、操作、安全等要求。环境要求包括空气含尘浓度、噪声、电磁干扰等,需满足特定标准。空气调节、电气、布线等均需符合规范,确保机房正常运行。消防设施包括灭火系统、报警系统等,确保安全。
我国新修订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即将颁布,相较于旧规范,新规范在节能、环保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新规范将机房分为A、B、C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提供详细设计原则,推动机房建设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方向演进。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将于6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强调生命安全、节能环保和可靠适用。规范要求机房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并提倡节能环保设计。新国标还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国际标准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
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审查会于2007年召开,旨在满足高速、大容量电子信息设备对机房的使用需求。规范编制考虑了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分为A、B、C三级以满足不同设计要求,强调节能环保和安全性。规范经专家审查通过,将尽快完成报批稿上报建设部。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将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取代旧规范《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新规范涵盖更广泛的电子信息场所,包括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等,并按照使用性质和重要性分为A、B、C三级。新规范强调节能环保,增加对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的条文,并对生命安全和节能环保的内容实施强制性条文。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强调节能,包括合理确定机房等级、机柜布置、外窗设置、利用自然条件、照明设计等方面。规范旨在降低投资和能耗,提高设备散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以实现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