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网(WAN)是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通常包含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组成。计算机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连接到广域网。互联网是借助电信网络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通过一定的通讯协议将计算机或局域网相连。WAN技术主要位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WAN的基础包括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网络业务、多路复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WAN的协议有PPP和帧中继等。P...
ISO于1984年公布了OSI标准,指导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联和协作。OSI从逻辑上将网络功能分为七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层模型具有清晰性和灵活性,可简化复杂的网络设计,各层相对独立。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由IEEE802委员会负责,形成了802系列标准。其中,802.3(以太总线网)和802.5(令牌环网)较为常用。OSI七层模型在网络设计和维护...
网络交换机在当今网络架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OSI模型,交换机可分为二层和三层。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负责接入设备组建局域网,实现设备间直接通信。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提供更智能的路由决策,适用于复杂网络。选择二层或三层交换机取决于网络规模、复杂性和管理需求。二层交换机适合小型网络,成本低,易于管理;三层交换机适合大型网络,功能强大,但成本高,管理复杂。
本文探讨了OSI参考模型中二层和三层交换机的特性和应用。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转发数据,不遵循路由算法,通过ARP协议学习MAC地址。三层交换机基于IP地址转发,遵循路由算法,支持静态和动态路由。VLAN技术用于解决冲突和广播域问题,通过逻辑分隔网络提高灵活性和安全性。二层交换机适用于同一VLAN内数据传输,三层交换机适用于不同VLAN间路由,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和大型园区。两者结合可实现高效网络...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是国际标准组织于1977年提出的七层网络框架,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物理层定义网络物理结构和传输标准;数据链路层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并处理信号;网络层负责路由和阻塞控制;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会话层管理会话进程通信;表示层处理信号表示、格式翻译及数据加密解密;应用层为用户服务。OSI并非实际网络协议,而是制定标准的概念框架。...
开放系统互连(OSI)基本参考模型是ISO制定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旨在实现系统互连。OSI包含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定义了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流量控制、路由选择、端到端服务、进程通信、数据表示变换及应用访问。数据传输过程涉及层层封装和解析。OSI模型提供标准化框架,确保遵守协议的系统可互连,但非具体实现描...
OSI/ISO网络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协议,将通信过程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层规定具体功能和协议。该模型旨在简化网络操作,提供兼容性及标准接口,便于不同厂商设备集成,使工程师专注设备互操作性设计,防止网络变化互相影响,便于单独升级。此外,模型将复杂网络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易于学习和操作。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被层层封装以...
二层交换机主要用于小型局域网,识别和转发MAC地址,适用于纯二层网络环境。三层交换机则具备部分路由功能,工作在OSI网络层,适用于大型局域网,支持静态和动态路由,处理VLAN内及不同VLAN间的数据包路由。选择交换机需考虑网络需求:纯二层网络选二层交换机,需VLAN间路由则选三层交换机。购买时需关注包转发率、背板带宽、可配置VLAN数量、MAC地址内存和延迟等参数。总之,二层交换机适合小型网络,三...
Robert Graham在其文章“OSI Deprogrammer”中批判了OSI 7层模型,认为其过时且不适用于现代网络。他指出OSI模型基于大型机时代的概念,缺乏灵活性,且对网络功能的分层理解存在误导。Graham强调,OSI的“层”概念在实际网络中并不存在,数据包标头的处理也与OSI描述不符。他还指出,OSI模型从未真正成为标准,其失败源于对网络的误解。尽管研究科学家George Mich...
交换机按OSI模型分为二层、三层、四层和七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基于MAC地址工作,主要用于网络接入和汇聚层。三层交换机基于IP地址和协议,适用于网络核心层,兼具部分路由功能,提升局域网数据交换效率。四层交换机依据TCP/UDP端口号传输,常用于互联网数据中心。锐捷RG-S2910XS-E系列二层交换机以高效节能著称,支持SDN特性和灵活扩展。四层交换机可实现虚IP指向物理服务器,优化负载均衡。交换...
网络技术涵盖了连接、通信协议、硬件设备以及安全措施等关键概念。链接是设备间连接的媒介,OSI模型定义了网络通信的七个层次,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骨干网是连接不同网络的基础设施,而局域网(LAN)是指小范围内计算机的连接。节点是连接发生的点,路由器则在网络层运行,管理数据传输路径。点对点链接是两台计算机的直接连接,而匿名FTP允许用户匿名访问公共服务器文件。子网掩码与IP地址结合使用,UTP电缆的长度限...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是OSI模型第二层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广泛应用于点对点链接通信。其特性包括可靠性、高效性、多路复用和透明性,能检测纠正错误、控制传输速度、支持多数据源共享通道及传输未知格式数据。HDLC协议在电信网络中用于传输控制信息,如调制解调器和电话交换机间通信;在数据通信中用于串行线路数据收发;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于WAN数据通信。因其高可靠性、高效灵活,HDLC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层是OSI模型第三层及TCP/IP协议栈中一层,负责跨网络数据传输,提供统一可靠网络服务。其核心功能包括IP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通过IP地址标识网络设备,利用路由协议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路由器是网络层关键设备,连接多网络并转发数据包,决策最佳转发路径。此外,多层交换机、防火墙等虽具路由功能,但重要性较低。网络层确保数据高效、准确地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传输,是网络通信不可或缺的一环。